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泰半,其余散出部分大多分藏于甘肃各地博物馆。本项目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列选项目,拟收录甘肃省13家单位收藏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约6700件(号)的敦煌藏文文献,每张图版均用汉、藏双语进行双语定名。配合我社正在进行的法
本书共九集,辑录整理了始于崇德二年皇太极延聘五世达赖,推崇黄教,止于辛亥鼎革,历时270年的大量的清朝中央推进对西藏和整个藏区治理、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史料。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第二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九种金石文献,其中五种稿本,两种拓本,一种抄本,一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孙三锡、陈介祺、吴重熹、沈吾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包括石刻、金文、石鼓文、瓦当
本书为影印版研究资料集,收录了有关近代中国城市史的研究资料300余种,内容包括城市沿革、城市规划、现状调查、贸易统计、市政建设、城市治理等方面,涉及上海、北京、天津、青岛、广州、汉口、厦门等重点城市,文献来源包括民国时期出版的图书、期刊、报纸、档案等文献,按照专题进行编排,合计50册。
《李文信考古与文博辑稿》是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该项目是对已故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李文信先生1921年至1979年考古与文物鉴定笔记、手稿及相关著述的集中整理,《李文信考古与文博辑稿(套装全五册)》共分为“学术著述”“考古报告”“考古手迹”“东北历史地理研究”“陶瓷研究”等五卷内容出版,预计版面字数1700千字,
现存墓志以汉代为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具有的美术书法价值是毫无疑问且广为应用的,从文献价值来讲,对墓主相关景况进行概括,追述源流,叙其一生,夫妻子女亦有介绍,这对补充正史中所阙记录,核对舛误有重大作用。本书为其北魏分卷,收集北魏墓志400余方,录文校点,方便相关工作者使用,颇具资料价值。
《新都杨升庵博物馆藏珍》的出版,将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研究献上一份厚礼。虽然这座博物馆在全国千万座各具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中,只是一座小馆,但是其馆藏文物,却汇聚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若干精华,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
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河北南宫后底阁佛寺遗址,出土大量北朝至隋唐时期石、陶造像及鸱尾、瓦当等构件,是河北省继20世纪50年代曲阳修德寺之后佛教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种类多、数量大、技艺精、历时长,且部且部分有明确纪年,铭文中多次出现"武城",说明遗址与北朝至隋唐
原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共十三册,其中第十三册与前十二册不同的是,图版使用的全是摹本而不是拓片。这是当时的条件造成的最大遗憾。现社科院历史所重新扫描精印,也未对原书第十三册做改变。为体现新世纪研究新成果,社科院历史所王宇信、杨升南、等重新搜集了第十三册所收甲骨已有拓片1500余张,结集出版,并修订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