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国内第一部全面记述汉民族发展历史的丛书,继承了司马迁开创的史学传统,运用传统结构模式,创造性地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框架,按照民族自身发展的规律,将汉民族历史的呈现分为发展史、区域史、族群史、文化史、风俗史和海外移民史六个层面,宏观而又严谨,大气而又细致,创新中透出对传统的继承,论述中显出学术视野的高远。本书的撰写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句容浮山果园片区发掘了3个墓群的8座土墩墓,发现墓葬、器物群等遗迹103处,出土各类遗物1100余件;其中仅浮山果园D29就发现墓葬45座,是迄今为止发现墓葬最多的单个土墩墓。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江南土墩墓及青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掘了寨花头村6座、周岗村2座土墩墓。8座土墩墓共发现墓葬95座,器物群50组,灰坑12座,房址4座。出土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硬陶器、软陶器、玉器等共1334件。在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江南土墩墓及青铜时代江南地区社会结
2005年4~9月,为配合宁常、镇溧高速公路建设,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在江苏省金坛薛埠片区发掘了5个墓群的22座土墩墓,发现墓葬、器物群等遗迹206处,出土各类遗物1400余件。这次发掘还原了青铜时代江南土墩墓的营造过程,并且对土墩墓的形制结构、丧葬习俗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廓清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土墩墓的模糊认识,对土墩墓的
历代以来,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东亚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孔府文物又是承载儒家文化的直接载体,通过对孔府文物的研究、再设计,抽取其中代表儒家文化的设计元素,形成成套的文化艺术衍生品,直观地将儒家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儒家文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孔府珍藏》精选了孔府遗存的历史文物、近年来入藏的部
本套文集集冯尔康先生治学成果之大成,共10卷,即《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古代宗族与社会结构史》《清代宗族史论》《近现代海内外宗族史研究》《清史专题研究》《雍正帝及其时代》《徽学研究》《文化史散论》《史料学研究》《师友述怀·序跋札记》。本套文集收入冯尔康先生的学术论文、读史札记、序跋书评、回忆文章等,共40
本书收录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110余枚,包括竹简的原大图版、放大图版、释文考释、字形表等,其内容为《诗经》佚籍。
全面系统地记述贵阳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记述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史事和史迹,因六朝皆以建康为都城,故称《建康实录》。本书不仅简述六朝历史,尤其注重建康及其附近山川、城池、宫苑、官署、宅第、佛寺的记叙,详及地理位置、建置沿革、兴衰变化诸端。作者广征博引,除了正史数据之外,更引用唐代初年以前五十余种书籍,其中包含三十余种佚书,使得它具有很高的文献
本书为《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QCR9152-2018)的英译本。本规范由共性、设计、施工、验收4个部分,共20章组成。其中,共性部分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设计部分包括系统设计、铁路局中心系统、现场监测设备、网络及安全、光电缆线路、运行环境、接口设计;施工部分包括施工基本规定、施工准备、光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