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周青銅器綜覽(第二卷)殷周時代青銅器紋飾之研究》承續*卷《殷周時代青銅器之研究》,*卷討論青銅器的名稱,青銅器在祭祀、饗宴等禮儀中的使用方法,也詳細論述商代至春秋早期的器形演變,就青銅器紋飾而言,該書僅選取了可以作爲年代判斷標準的紋飾中比較好解釋的幾種,列舉這些紋飾的圖像,對它們加以簡單的說明而已。第二卷則專門討論
悬泉汉简出土于汉代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遗址。悬泉置遗址发掘于一九九〇年至一九九二年,曾被评为一九九一年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二〇一四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址出土各类文物七万余件,其中出土汉简三万五千余枚,有字简二万三千枚,经过整理者一万八千枚。该遗址地处中西交通和丝绸之路的大道上,是迄今为
全面记述1987-2008年宁海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澳门文学编年史(1—5册》将新文学建设以来至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的澳门文学事件逐年、逐月、逐日加以整理,以编年史的体例,以重考据、重实证的“朴学”精神,通过对澳门文学原始资料的发掘、整理、钩沉、甄别、对照和胪列,从文学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关于澳门文学的线索、资料,从而建立起较有系统的澳门文学历史资
本书介绍了仁济医院从1978年至2010年期间的大事记、组织架构、业务科室、医护管理、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医务员工、综合管理、后勤基建、党群工作和重要人物。本书是上海市市级专志(1978-2010)项目中的一项,具有相当的社会效益。
1996年底,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一经面世,即以别开生面的图书样式、回望历史的新颖视角,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曾经创下每辑发行30余万册的销售业绩,引发了风靡全国的“老照片文化热”。 作为一套陆续出版的丛书,《老照片》每两个月出版一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全面、准确、系统、真实地记述了阿克苏市1990~2016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历程,再现了阿克苏市发展及全貌。
乾隆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刊刻的儒家经典碑刻,也是历代儒家经典碑刻中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部。但迄今无全本出版面世。本次影印出版所采用的底本为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所藏早期清宫拓印本,将以八开原大彩色影印的形式出版,共30册。
《恩平市标准地名志》以恩平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为依据,真实地反映恩平市地名的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揭示地名产生、演变的规律和地名要素间的联系以及地名分布的地域差异,满足各部门各地对地名的工作需要,同时也为积累和传播中山地名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
近代日本为满足侵略与殖民需要,长期、系统开展对华情报调查,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包括个人踏访、满铁调查、兴亚院调查、其他机构团体调查等诸多形式。调查活动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留下卷帙浩繁的见闻录、调查报告、统计资料、研究专著等档案文献,客观上为从事晚清民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及中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