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嵊县志》十二卷,清知县张逢欢修,邑人袁尚忠等纂。清康熙十年(1671)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以志嵊县历代地理、建置、民赋、学校、祠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等内容。
绍兴县志资料,为民国时期绍兴县修志委员会辑录绍兴历代前志之作,原书共十六册,其中第一册为“乾隆府志摘补山阴之部”“乾隆府志摘补会稽之部”;第二册为“乾隆府志隶属府城之部”“李越缦堂嘉庆山阴县志评改本”“李评府志属于山阴之部”“又属于会稽之部”“康熙会稽志校误补遗”“道光会稽志稿校误补遗”;第三、四册为“越中金石记摘录山
《(民国)嵊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牛荫麐、罗毅修,丁谦、余重耀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书前有罗毅序、余重耀序,凡例,以及折页测绘县境图等24张,后有图考刊误。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水利,卷四赋役,卷五、六为学校,卷七、八为祠祀,卷九、十为职官,卷十一、十二为选举,卷十三风土,卷十四至二十二为人物,卷二十
本书是一部全面研究楚系简帛文字的高水平学术著作。不仅对楚系简帛文字进行了科学的整理编排,而且进行准确的隶定,既具有工具书的使用功能,又兼有释疑解惑的学术价值。
古代方志影印汇编。本书汇编与四川省广元市相关的地方旧志文献,共收录存世旧志十七种,其中,广元县相关旧志三种,昭化县相关旧志三种,剑州、剑阁县相关旧志三种,苍溪县相关旧志三种,青川县相关旧志五种。所收文献的时间范围上自清康熙年间,下迄民国时期。此外,李祖恒《仇池国志》是研究青川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亦附录于书中。本书是
江苏省苏州市旧志整理。《康熙苏州府志》凡八十二卷首一卷,清宁云鹏、卢腾龙等修,沈世奕、缪彤等纂。是志成于康熙二十三年。卷首为巡幸。正文分图、古今沿革表、沿革、分野、祥异、疆域、形胜等目。其中,《古今沿革表》把苏州和属县的分合废置,罗列周详,还把苏州历史上发生的事件,分代系年记述,为苏州方志的创新。此志虽存在一定的疏漏,
傅增淯是清末民初的重要人物,《澄怀堂日记》详细记录了傅增淯二十多年间的生活经历和参与的社会活动,涉及了教育、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科技医疗等诸多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尤其是他与政、工、商、学和艺术各界人士广为交往,且弟子众多,其日记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有趣的是,日记中还出现了他与《惜分阴轩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通过深入开展丝绸之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时代价值等专题研究,实施系列遗产保护展示项目,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沿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整体价值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动人文沟通合作,促进文
蜀道是古代最有影响和最繁忙的文化与经济交互传播的道路之一,是跨越西南与西北最活跃、最兴旺的商贸通道,是中原和西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是古蜀人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精神的象征。以金牛道为代表的蜀道延续到今天,已经不仅是一条交通古道,还是一条蕴含着丰富文化和自然价值的独特道路,是区域文化交流的纽带和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范本,
本日记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原稿本为底本。主要内容包括:光绪三十三年丁未日记、光绪三十四年戊申日记、旅京日记、旅平日记、積微居日记及索引。本书索引是《杨树达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正文中人物姓名、字号或其他称谓的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