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考古》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历史人类活动,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科技史料,从田野考古、考古研究、科技考古、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方面收录整理了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成果,填补了海内外学术界关于青藏高原历史文化、民族考古研究的空白,深层次揭示了青藏高原文化特色与内涵以及生态演变。
本套书完整展示了首都北京自元以来汉藏民族交往的形象历史,以文物个案的研究构成纵向历史框架,将北京藏传佛教美术与整个中国多民族美术史的发展与演变结合起来,集中考察北京藏传佛教文物,从留存的寺塔、壁画、金铜佛、唐卡、卷轴画、石刻碑铭、经板印画等个案研究入手,搜集涉及北京藏事的汉藏文史料,结合其赖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建构北
三峡文物保护
本书共四卷,分天文、疆域、沿革、山水、建置、赋役、祀典、秩官、寺观、艺文等31门,内容丰富完备,是研究达州历史的重要文献,极具出版价值。
大家传世之作,手稿真迹,文物价值与学术价值并存。 *家*发,市面上流传的都是早期书馆出版的《欧洲战役史论》的影印本。 限量发售,收藏证书编号发行,全国仅制作500套。
全书收录吴丰培固圉斋收藏的近现代名人信札和相关墨迹遗存,按照时间顺序,大致涵盖了吴氏六代收藏和交游的重要信札,涉及清代至当代的数十位名人,其中有清政界要员如殷兆镛、张曜等;也有民国以后的文史学者如周作人、启功、顾廷龙、费孝通等。具体包括吴治谟(花南)殉难记事、题辞、吴仁杰(望云)、吴恢杰(莲衣)友朋书札、吴燕绍(寄荃)
自两汉之际开始,中国成为向周边地区辐射的文化源地。在汉籍的域外流传方面,日本以保存数量众多、衍生品种丰富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主要在南北朝时代(1336-1392)刊行的五山版汉籍,可称为其中佼佼者。 十三世纪中后期,日本效法宋代“五山”名号,在政治中心镰仓定建长寺等五寺为“镰仓五山”;十四世纪中期,又在京都定天龙
傅璇琮,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奠定学术基础。后因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运动遭受错误批判,被调至中华书局接受改造,并由此走上学术道路。历任中华书局总编辑、编审,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2008年3月起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古典文献
《沧海撷珠重光来:北京市文物公司提供国家馆藏文物珍品选》是北京市文物公司纪念成立五十五周年而编撰的珍品图册。图册中收录了数百件文物精品,均是北京市文物公司多年来捐赠给国家各级博物馆的器物,其中多有被收入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的一级、二级文物。《沧海撷珠重光来:北京市文物公司提供国家馆
山东古代的石刻,如秦汉碑刻、汉画像石、云峰刻石、摩崖刻经、北齐佛教造像,数量多、规模宏大、特征明显。从全国刻石遗存现状来讲,都可称得上不可多得的亮点。山东也有墓志出土,而且墓志的年代很早。鉴于此,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在艰难的条件下竭尽全力致力于墓志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把山东出土的有书法价值和史料价值的墓志作品,尽量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