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反映中俄外交资料,不仅有原始资料,如《吉林交涉汇编》、《中俄会商交收东三省电报汇钞》、《東三省交涉輯要》、《中俄会议参考文件》等,还有后人的评述研究,诸如《中俄交涉記》、《中俄交涉史》、《中俄外交沿革史》、《新疆伊外交问题研究》、《中俄伊犁交涉始末》、《有清一代之中俄关系》等,借以反观中俄关系之大概。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殷商时代箕子赴朝的故事始终贯穿两国交往史。自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撰有《朝鲜列传》,此后历朝正史皆有朝鲜半岛的记述。这种记述不仅沿袭“封贡”观念,而且概以范围模糊的东北夷视之,加上古代地理知识所限,而朝鲜半岛又迭经分立治乱不靖,文献记载混乱模糊在所不免。宋代以降,半岛逐渐统一,与中原交流增多,认识逐渐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十二辑,接第十一辑继续收集整理福建沿海地区地方志十八种,此辑全部为明、清、民国不同时期的底本,最后成书八十八册。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十一辑,接第十辑继续收集整理福建沿海地区地方志十七种,此辑全部为明、清、民国不同时期的底本,最后成书七十一册。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十辑,收集整理福建沿海地区地方志六种,此辑全部为明、清不同时期的底本,最后成书八十一册。
本汇编将辑录范围限定于历史上的“周边”,即狭义的地缘相近周边国家与地区。海路(海边)交往的南洋诸国将在海疆资料汇编中另行汇集。按资料分布和研究需要,本汇编将分为综合卷、日本卷、越南卷、朝鲜卷、缅甸卷、尼泊尔-锡金-不丹卷、印度卷、俄罗斯卷、西域-中亚卷、蒙古卷等。从繁复的传世古籍中搜爬、整编相关素材。其中既有人们熟悉的
本书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图书馆馆藏的基础上,选编了与南海以及相关地区历史文献计英文文献近十种、日文文献近百种、中文文献五十余种以及民国时期中文期刊论文近千篇,时间跨度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宗教、军事、経済、法律、文化、教育、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自然环境及资源、生物、医疗、农业、工业、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全书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孙述、刘二牧志,刘先主志,刘后主志,大同志,李特、李雄、李期、李寿、李势志,先贤士女总赞,后贤志,序志并士女目录等,共12
《青藏高原考古》立足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历史人类活动,以及地质、气候、生态等科技史料,从田野考古、考古研究、科技考古、文化与遗产保护等方面收录整理了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成果,填补了海内外学术界关于青藏高原历史文化、民族考古研究的空白,深层次揭示了青藏高原文化特色与内涵以及生态演变。
本套书完整展示了首都北京自元以来汉藏民族交往的形象历史,以文物个案的研究构成纵向历史框架,将北京藏传佛教美术与整个中国多民族美术史的发展与演变结合起来,集中考察北京藏传佛教文物,从留存的寺塔、壁画、金铜佛、唐卡、卷轴画、石刻碑铭、经板印画等个案研究入手,搜集涉及北京藏事的汉藏文史料,结合其赖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建构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