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全面、系统记录明行政区划的地理、人物资料。本书以天顺年间内府刊本为底本,繁体横排标点,以万历年间增修的万寿堂本参校,补充增修内容,不仅校正明显错讹,且将两本合二为一,体现出明代政区、户口变化。 2.书末附天顺本、万寿堂本所绘地图,并编制了府县名索引,以便阅读使用。该点校本是目前唯
《水经注》是一部以河流水系为纲目,广辑博采史事遗闻,详细叙述河流水道渊源及相关自然人文情况的古代历史地理名着,被后世誉为“贤传”和“宇宙未有之奇书”。而以《水经注》为研究对象的郦学研究涉及经学、史学、地理学、文献学、语言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诸多问题,综合性较强。理清历代郦学研究发展脉络,可以反观我国传统考据、金
此为《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第五辑,按中国海岸线由北至南的顺序收集整理江苏沿海地区后,把上海地区单例为一辑出版。共收集当地地方志十九种,成书六十册。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图书馆通过对馆藏文献进行精心梳理,以边疆民族地区对外关系为主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共收入民国时期边疆文献30种,以资学术研究。
本书是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日本馆藏涉毛泽东档案的翻译、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4YBA145)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日本馆藏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档案及编译(1921-1945)》(第一辑)的姊妹篇。
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城市的历史变迁、发展面貌、城市基础理论、城市资源、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环境、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永陵南城址位于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东南,始建于西汉,是玄菟郡所领三县中的高句丽县治址。上世纪,考古工作者对城址进行了调查与测量。2004~2005年,辽宁省考古所等对城址进行了5个年度的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永陵南城址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即将这批资料全部发表。
《枝江关庙山(套装共4册)》阐述了枝江关庙山遗址为包含大溪、屈家岭、石家河三种考古学文化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1980年发掘2053平方米。在主要的堆积层大溪文化遗存中,发现主要遗迹有房址25座、灰坑143个、成人墓和婴幼儿瓮棺葬110座,以及残居住面、残垫层、红烧土场地、灰沟等,出土
南海I号沉船发现于1987年8月,1989年11月首次开展水下考古调查,至2001年重启调查,再历经多次大规模调查,直至2007年整体打捞出水。南海I号沉船从其发现到调查再到打捞出水,可谓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史中的一段传奇,凝聚了诸多水下考古人的心血,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虽然,中国水下考古的发端并不是如
明长城资源调查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的长城保护工程(2005-2014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根据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的统一部署,2007-2008年,宁夏文物局、宁夏测绘局组织区内文博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了为期两年多的明长城调查工作,取得了大量珍贵、翔实的调查资料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