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吉金全形拓精选集(古籍)》收录陈介祺旧藏青铜器全形拓本近200件,包括了陈氏收藏的主要部分,多为全形精拓,如毛公鼎全形精拓本。《陈介祺吉金全形拓精选集(古籍)》补足了过去发表的《簠斋吉金录》、《簠斋藏古目》的缺憾之处。对这些珍贵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可使这些历经沧桑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化身千百,进入学术界和社会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试。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编写的,以全面描述中亚
《殷墟甲骨文总编》包括甲骨文字形整理理论研究(前言部分)、甲骨文字编、检索方法、文字考释四部分。本书收录的甲骨文字大约有32万个,大致有5000个甲骨文字头。本书整理的全部甲骨文单字,按照岛邦男创立的自然分类法,布列文字,同一偏旁之文字,集中于一起,便于检索、对比与研究。本书系统研究、整理《合集》等十一种资料中所有的甲
马可波罗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行纪》(又名《马可波罗游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
2008年7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战国竹简经校友捐赠入藏清华大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之后又一批珍贵的战国书籍。清华简的特点是数量大,而且其内容具有唯一性,多为经、史类典籍,将对中国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古代史、学术史等学科的发展产生巨大推进作用。本辑共收录竹简四篇,都是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的佚篇。
〔民国〕龙游县志四十卷,余绍宋纂。编成于民国十四年(1925),分正志二十三卷,为通纪一纪,地理、氏族、建置、食货、艺文五考,都图、职官、选举三表,人物、列女各有二传、别录,宦绩、列女、节妇各三略;附志十七卷,为丛载一,掌故八,文徵八;首有《叙例》一卷,末有《前志源流及修志始末》一卷。《重刊民国龙游县志(2函套装共16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一集套装共4册)》一函四册,收录了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名士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七十五人书札手迹,既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又书法欣赏价值。其中,林则徐致王春木、王冬春书,郭嵩焘致沈葆桢书,左宗棠致王子寿书等均为重要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二集套装共4册)》一函四册,收录了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名士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七十五人书札手迹,既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又书法欣赏价值。其中,林则徐致王春木、王冬春书,郭嵩焘致沈葆桢书,左宗棠致王子寿书等均为重要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方志》第一辑。收集了明代地方志文献包括:北京一种,河北三种,辽宁一种,河南一种,山西两种,山西四种,山东四种,共计十六种,成书三十四册,为全面反映古籍文献全貌,全部为原文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