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是一部以河流水系为纲目,广辑博采史事遗闻,详细叙述河流水道渊源及相关自然人文情况的古代历史地理名着,被后世誉为“**贤传”和“宇宙未有之奇书”。而以《水经注》为研究对象的郦学研究涉及经学、史学、地理学、文献学、语言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诸多问题,综合性较强。理清历代郦学研究发展脉络,可以反观我国传统考据
2004年4月,我去江西考察时,去过角山遗址,看了角山遗址发掘出土的资料。南方青铜时代文化遗存的考古学文化的分类与聚类和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与文化谱系研究若明若昧。我认为只有扎实的田野考古工作和认真地编写考古报告,才能推进这些问题的研究,实现从昧到明。角山遗址的继续发掘与报告编写,或可能确定一个坐标点。同我一起观察角山
丝路之魂:敦煌、龟兹和麦积山石窟
《江西抚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考古调查报告之二:金溪县(套装上下册)》旨在通过该计划对抚河流域进行调查、勘探、发掘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等工作,建立抚河流域先秦遗址地理信息系统及考古资料数据库,并通过对数据库材料的考古学分析与研究,建立该流域详尽的编年序列。同时希望在此项工作成功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以此为范例,进一步完善和制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原党委书记李文海教授,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与教育家。他对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是新时期中国灾荒史研究的奠基者,是新中国清史纂修工程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的主要领导,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21)
利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及其他相关资料,按照《文物保护法》的分类原则,并结合地域特色,对区内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展现,以资源点全景及细部图片为主,配以文字;同时通过地图标示和类别概述,介绍历史街区、风貌区、历史地段等片区情况。文物类别初步确定为六大类,即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版
该书共10卷,按照古代三级行政区划分为部表、郡表、县表三部分,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历史地理文献。书中诸表包括秦汉至元明各种政区的发展变化情况,记载了从上古至明代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沿革和地名的异同更替。清道光十三年(1833)付印,本选题以此为底本影印。
本书收录建川博物馆所藏侵华日军新罗实藏、平井正男在中国期间所记述的日记。日记记录了这两名日军士兵在中国的作战情况、所见所闻、战争感受、与家人的书信联系等情况,反映了其所在部队的侵略轨迹,以及扫荡村庄、虐杀中国人、设置慰安所等一系列罪行,是日军侵华的铁证。本书是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川博物馆馆藏二战时
《松陵文集》是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先生汇辑的苏州地方文献,收辑自汉代迄清苏州地区名贤之文。全书共四册五十五卷,初编出版于1911年,二、三编出版于1922年,书前有刘师培所序言,是研究作为人文渊薮的苏州地区历代文学发展进程的重要资料。目前存世极少,此次据1922年百尺楼丛书本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