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撷取了梵高艺术生涯中大量片段,以严肃而生动的论述呈现了梵高的艺术发展进程。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梵高的十载艺术生涯,通过近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叙述和分析了梵高的艺术之路。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梵高大量书信片段,这些“梵高的话”,直观透露了梵高对人生、艺术的信念及对健康、死亡的看法,读者可由此一窥梵高的精神世界。
本书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同名展览图录,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展览分为“金工的起源”“金工的传播”“自西向东的金工”三部分内容,以丝绸之路为背景,以时间发展为轴线,以金工艺术为脉络,集中展示了金工的起源、制造技法、流行样式和金工装饰用品的多样,以及波斯、拜占庭、伊斯兰等文明区域的金工发
7-10世纪的大约上万件藏文写本保存在敦煌藏经洞中,使大量的古代藏文文献得以保存。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独一无二的藏文资料中的大部分于1907-1908年分别被斯坦因和伯希和劫往英国和法国。这些流失海外的古代藏文文献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理应得到整理保护。让流失海外将近一个世纪的敦煌古藏文文献,能够以整理出版形式回
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本书将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英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英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由英方提供全部黑白缩微胶卷,上海古籍出版社负责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图版的制作;西北民族大学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
本书十卷附录一卷,明代谢庭桂纂修,明代苏乾续修,现金玲、孙显斌依据收藏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的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点校整理。本书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延庆县志书,也是留存最早的北京志书之一,是一部详细记载隆庆州(今北京市延庆区一带)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的志书。该书分卷详细描述了当地的山川、城池、官署、食
金毓黻(1887—1962),活跃中国史学界30余年,于史学、文学、小学、金石、文献、考古、历史地理等诸门学科都有着精深的造诣,代表作为《东北通史》《渤海国志长编》《宋辽金史》《中国史学史》和《静晤室日记》。最值得推举的是历40年而不辍撰写的550余万字的《静晤室日记》,堪称文史宝库、日记杰作和学术巨著。金毓黻留给后人
大鹏所城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鹏所城不仅保存有完整的物质形态的城防系统、明清民居、街巷格局、周边环境,还保存了系统的大鹏文化(包括语言、神灵崇拜、节庆习俗等),其原住民几乎均为明清两朝军士的后代。其中“太平清醮——大鹏所城祭拜英烈习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为大鹏所城博物馆馆长,数十年来扎
《春秋通说》,宋黄仲炎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影印。黄仲炎,字若晦,浙江永嘉人。肄举业而罔功,至老不第,以穷经笃古为业。 黄仲炎史传所载极少,但对其《春秋通说》评级极高。《四库全书总目》言其“大旨谓‘直书事迹,义理自明’”,“立意明白正大,深得圣人之意,盖迥非安国所及”。是书宗朱子《春秋》无褒贬之说,故其书于治乱得失
黄骅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黄骅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历代留下了相当丰富的遗迹和文物。黄骅市博物馆属综合性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较为丰富,系统反映了黄骅市历代精品文物特色,展示了黄骅文物遗址的价值内涵,可以从中领略黄骅历史文化的厚重,让人们走近黄骅这座历史之城、英雄之城。为了更好的展现黄骅丰富的文化遗产,经过相关专家的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