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龙游县志四十卷,余绍宋纂。编成于民国十四年(1925),分正志二十三卷,为通纪一纪,地理、氏族、建置、食货、艺文五考,都图、职官、选举三表,人物、列女各有二传、别录,宦绩、列女、节妇各三略;附志十七卷,为丛载一,掌故八,文徵八;首有《叙例》一卷,末有《前志源流及修志始末》一卷。《重刊民国龙游县志(2函套装共16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一集套装共4册)》一函四册,收录了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名士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七十五人书札手迹,既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又书法欣赏价值。其中,林则徐致王春木、王冬春书,郭嵩焘致沈葆桢书,左宗棠致王子寿书等均为重要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道咸同光名人手札(第二集套装共4册)》一函四册,收录了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名士林则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七十五人书札手迹,既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又书法欣赏价值。其中,林则徐致王春木、王冬春书,郭嵩焘致沈葆桢书,左宗棠致王子寿书等均为重要史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方志》第一辑。收集了明代地方志文献包括:北京一种,河北三种,辽宁一种,河南一种,山西两种,山西四种,山东四种,共计十六种,成书三十四册,为全面反映古籍文献全貌,全部为原文影印出版。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域外》。收集了明人所撰写域外地理文献三十一种,成书八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明代的一些“域外”,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全面反映古籍文献全貌,全书为原文影印出版。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寺观》。共收集了有关明代寺观地理文献佛寺十一种,道观三种,共计十四种,成书十六册,为全面反映古籍文献全貌,全部为原文影印出版。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杂著》。收集了明代有关地理的笔记史料文献二十六种,书院二种,庭院一种,墓志一种,另有一些珍贵的有关地理的史料文献,因体例难以统一归类,弃之不选入实为损失,故归为“其它”,计:十种。全书共计四十种,成书四十册,为全面反映古籍文献全貌,全部为原文影印出版。
中国古代游记是一种独特的古代历史地理文献。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地位。由于经济和印刷业的发展明朝的游记文献所表明的地理纪录和野外地理考察活动把中国古典地理学的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明代游记所记述的资料来源、记述的地理内容充分体现了其富集性、实践性、科学性等价值特征和地理实践意义。 本辑为上编,
《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编委会协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民族所、边疆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古籍文献研究中心等机构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档案文献,为了便于学者研究,查阅我们又将收集整理的文献进行了细分,本书将分为:总志、方志、游记、山川、江河湖海、寺观道观、域外、杂著各辑。此为《明代基本史料丛刊?地理卷
此次出版的《中国海疆旧方志(增编)》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辽宁6种、直隶-天津10种、山东31种、江苏约34种、浙江约60种、福建约12种、广东约26种、广西约5种、海南约15种、港台若干,合计约200余种,其中辽宁、直隶、山东、江苏涵盖了渤海、黄海;浙江、福建主要面向东海;广东、广西、海南活动范围多在南海。预计将上述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