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经洞的古藏文文献,大约是被英国斯坦因(1905年)和法国伯希和(1908年)分别掠取了一半,其中很多重要文献分藏于两地。《法藏敦煌藏文文献》自2006年开始出版,至今已经出版18册,大约半数;本书由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合作,包括全部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的图版。本书为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19册,收
金石学为考古学前身,是对古代器物的研究,始于唐朝。唐代韦杰等史家已开始收集金石碑版,并运用于史学着述了。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是现存*早的金石学专着,所收集器物上自周穆王,下到隋唐五代,内容极为广泛,随得随录,不依时代编次。赵明诚的《集古录》是一部继欧阳修《金石录》之后,规模更大,更有价值的研究金石的专着。着录所藏金石
《王大户与九龙山:北方青铜文化墓地(套装上下册)》集结了5座墓地的发掘情况:重点介绍了王大户与九龙山两座墓地的情况,中庄墓地做了简要介绍,硝河和米沟墓地作为附录附于主体报告之后。这5座墓地均分布于固原市,年代均为春秋战国时期,对发掘的材料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分子考古、动物考古、费昂斯珠等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
伯力审判即哈巴罗夫斯克审判(thetrialofHarbarovsk),是1949年12月25日至30日由前苏联政府在伯力城对12名前日本陆军军人在战争期间实施的细菌战罪行进行的审判。伯力审判是日军部队在侵华战争时使用细菌武器这一罪行的第一手审判材料,是指证日本实施细菌战的重要原始证据。伯力审判是东京审判的延续与补充,
本书以时间为序,上起后金天命元年(一六一六),下至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〇七)。在这期间,天津发生的历史事件,大至朝廷的重要决策,小到乡间的传闻轶事,著者悉数收录。书中对天津的建置沿革、风土民情、地质地貌、民间故事、遗闻琐事以及有关世道人心之言皆加以着录,间附考证。本次影印出版以天津图书馆藏储氏稿本为底本,全书八函四十八
1948年10月,东京审判即将结束之际,盟军总司令部(GHQ)准备设立特别军事法庭,对丰田副武和田村浩进行审判。丰田副武,原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军令部总长、海军大将;田村浩,原俘虏情报局长官、陆军省俘虏管理部长、陆军中将。法庭先是在位于丸之内的三菱仲一一号馆开庭,之后对丰田的审判于1949年4月26日移往位于青山的日本
本书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陆海军战史资料,涉及日军开战前的政策战略、战争计划与准备(如军备及战备情况、陆海军行动纲要等)以及在各主要战场(如中国、菲律宾等)的具体作战情况,共分185个专题,约1.8万页。这批资料在盟军指示下由日本官方组织编纂,直接取材于日本军官或战争当事人并经其审定,是未经加工的第一手史料,军事上具
东亚同文书院是近代日本为培养“中国通”而开办的高等学校,该校从清末至1945年,每年派学生到中国各地进行调查,以调查报告书作为毕业论文,分别向日本外务省和军方呈送,前后持续40余年,总计派出4000余名日本学生分成近700个小组,足迹遍布中国各地,进行了卷地毯式的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千余份。这些调查使用了现代社会学、人类
江瀚(1857-1935),字叔海,号石翁,室名慎所立斋,福建长汀人,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诗人。曾任置于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等处。其主要成就在书院、学堂、图书馆、博物院从事的教育和学术活动。著有《慎立斋稿》、《北游》、《东游》、《片玉碎金》等。此次辑得其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宣统元年(190
本书系二十世纪著名藏书家刘承幹之日记原稿影印本。日记稿本原藏刘氏上海寓所,身后散出,今分藏于上海图书馆及复旦大学图书馆。该《日记》记事始自清光绪二十六年,迄于一九六二年,时间跨度长达六十三年日记详细记录了反映刘承幹及其家族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洪流中之特殊命运,折射出近代中国历史、经济、文化等发展轨迹,堪称刘承干为后世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