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源主编的这本《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9》共收入竹书七篇:《成王为城濮之行(甲、乙本)》、《灵王遂申》、《陈公治兵》、《举治王天下(五篇)》、《邦人不称》、《史蒥问于夫子》及《卜书》。其中《成王为城濮之行》、《灵王遂申》、《陈公治兵》、《邦人不称》为有关楚史之佚文,《举治王天下(五篇)》和《史蒥问于夫子》则记述了古公
《上海博物馆藏王国维跋雪堂藏器拓本》共收器物八十余件,基本上代表了罗振玉在《梦郼草堂吉金图续编》之后所藏的主要青铜器及铭文的状况,在罗氏所藏器物中占有重要地位。拓本俱为罗振玉亲手所为,是迄今所见由罗振玉本人手拓的彝器最为集中的拓本汇集,极有文献和文物价值。并且还首次披露了王国维先生所作的跋言三十余通,这些跋言有较多王氏
北京大学于2009年初承校友捐赠,从海外获得一批珍贵的西汉竹简。竹简保存情况良好,长度有46厘米、30厘米、23厘米三种规格,分别相当于汉尺二尺、一尺三寸、一尺。长简内容为数术文献《日书》,中等简为各种古书,短简为医药类古书。多数竹简均有明显的契口和编绳痕迹,文字字迹清晰,抄写工整,书法清秀美观。竹简总数约3000余枚
《元中都(上下1998-2003年发掘报告)》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八个章节:绪言、调查勘测、宫城西南角台、宫城一号殿址、宫城南门、宫城南墙1号排水涵洞、皇城南门、结语,并附录了6篇元中都研究方面的论文。下册共收录彩色图版436幅,黑白图版264幅。全书图文并茂,使用大量的考古资料和考古信息,确定了元中都的具体位置,准确
本书为法藏敦煌藏文文献第12册,收入P.T1287—P.T.1302号,内容包括赞普传记、吐蕃大事纪年、春秋后语译文、牒状、书仪、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等。内容以十万颂般若波罗蜜多经为主。
辛岩主编的《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上中下)》是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6~1994,年间发掘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聚落遗址的考古报告。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期,年代距今约8000年左右,遗址保存较完好,面积10000多平方米,遗存典型而丰富,是一批全新的重要考古学资料。 该报告将考古所获遗迹、遗物及研究
石台子山城位于沈阳市区东北35公里辉山风景区内的棋盘山水库北岸,北邻铁岭,东南与抚顺相望。山城借助山体自然形势人工修筑而成,为一座闭合式的石垒山城,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周长1384.1米,环城墙体一周共设有10座马面,4个城门。山势西高东低,南宽北窄,四角相对较高。李晓钟主编的《石台子山城(上下)》介绍了石台子山城的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并积累了丰富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并活态存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建立名录对保护对象予以确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全书(全12卷)记述了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王朝覆灭期间的历朝历代皇帝传略,较系统地整理了其诗文作品,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及相关图片,客观、真实地再现这些历史人物的人生历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套装上下册)》的图文原始资料,主要来源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相关单位和团体上报文化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材料。为了使这部图典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