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本卷以方介堪的文物事业为主体,主要涉及1950—1966年之间方介堪的文物事业,涉及该时间段的机构建制、日常工作、文物征集、考古抢救、展览宣传、田野文物保护、“献宝”,以及对买地券、“缥瓷”、《藏石考》的研究,可见一个经历过旧社会,奉献在红旗下的艺术家、文物工作者顺应时代潮流,为新中国初期的文物工作劈荆斩棘、开创事业的
本书内容包括:西周晚至春秋早过渡期以及春秋中期的纹饰特征、春秋晚期的纹饰区系类型特征、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的纹饰演绎等。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本书选用的底本是上海图书馆藏南宋绍兴间(一一三一至一一六三)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史记》,旧题蜀大字本《史记》。存三十卷。有莫友芝、康有为等人识语。正文十六册,另附题跋一册。钤有“吴宽”“韩世能印”“郁松年印”“杨守敬印”诸印。此本是宋刻原版,“初印精湛,无一补版”,在诸多
“纸趣居”为山西藏书家刘涛的藏书楼,其所藏民国教师张维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与亲朋往来的书信,共达六百余封。这些书信时间跨度较长但比较集中,从民国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到一九四九年,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生活细节,是在外族侵略、社会动荡的背景下底层老百姓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难得的区域社会史研究的文献史料,能够为社会学、历史学、
《中国文物志》是国家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文物志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真实、全面、准确记述中国文物资源状况、文物管理科学化进程和文物事业重大成果,反映百年文物事业发展历程。 其中《文献辑存》为印证正编
《元大都》考古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徐苹芳先生主编,全书共九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四章,收录了1964年至1974年元大都考古发掘资料(包括第一章前言,第二章城垣、街道和河湖遗迹,第三章城门和涵洞建筑,第四章居住遗址的考古发掘);下编五
《中国文物志》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文物局"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是新中国第一部国家级文物行业志书,分为事业篇、资源篇(可移动文物篇和不可移动文物篇)、大事记和附录等。其中可移动文物篇又分为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书法绘画,石雕与文字石
本书分为秦朝时期、两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事年表、图版索引五部分。具体内容包括:秦并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酷刑苛政;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等。
本书分为隋朝时期、唐朝时期、大事年表、图版索引四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南北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唐王朝的强盛;边疆各族;经济;国际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