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余姚志》四十卷,乾隆四十三年(1778)修,四十六年(1781)刻本。书前有秦廷堃、唐若瀛、李汝麟序,又有唐若瀛所撰凡例,同修姓氏。卷一、卷二为建置,卷三为山川,卷四为津梁,卷五为古迹,卷六为城池,卷七为衙署,卷八为湖泊,卷九为物产,卷十为田赋,卷十一为灾祥,卷十二为风俗,卷十三为学校,卷十四为祠祀,卷十五为
《(万历)萧山县志》六卷首一卷,明刘会修,明戴文明、张谅、蔡大绩等人编纂。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本,半叶十行行十九字,小字双行同,有图。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书前有罗万化序。本志修纂体例上承《(嘉靖)萧山县志》,部分文字记载亦有沿用,补载自嘉靖至万历间变革,亦增录相关诗文。
《(康熙)嵊县志》十二卷,清知县张逢欢修,邑人袁尚忠等纂。清康熙十年(1671)刻本,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以志嵊县历代地理、建置、民赋、学校、祠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等内容。
绍兴县志资料,为民国时期绍兴县修志委员会辑录绍兴历代前志之作,原书共十六册,其中第一册为“乾隆府志摘补山阴之部”“乾隆府志摘补会稽之部”;第二册为“乾隆府志隶属府城之部”“李越缦堂嘉庆山阴县志评改本”“李评府志属于山阴之部”“又属于会稽之部”“康熙会稽志校误补遗”“道光会稽志稿校误补遗”;第三、四册为“越中金石记摘录山
《(民国)嵊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牛荫麐、罗毅修,丁谦、余重耀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书前有罗毅序、余重耀序,凡例,以及折页测绘县境图等24张,后有图考刊误。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水利,卷四赋役,卷五、六为学校,卷七、八为祠祀,卷九、十为职官,卷十一、十二为选举,卷十三风土,卷十四至二十二为人物,卷二十
本书稿是有关僧格林沁的文献整理之作。整理者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朱批奏折、副录奏折、户科题本等档案史料,以及《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二次鸦片战争》等档案资料汇编,辅以道光以后各朝上谕档、起居注、实录、《东华录》,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和《钦定剿平粤匪方略》《钦定剿平捻匪方略》等
《(乾隆)嵊县志》十八卷,首末各一卷,清李以琰修,田实秬等纂辑。书前有常安、张若震、周范莲、李以琰、田实秬等人序,又有修志姓氏、后序、凡例,卷首为图考。卷一、卷二为地理志,卷三为建置志,卷四为民赋志,卷五为学校志,卷六为祠祀志,卷七、卷八为官师志,卷九、卷十为选举志,卷十一至十三为人物志,卷十四为杂志,卷十五至十八为艺
侵华日军第一〇〇部队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的细菌部队,主要利用动物、植物甚至活人做实验,研制和生产多种烈性致病细菌,用以毁坏农作物,感染牲畜,攻击人类。书稿有助于填补一〇〇部队蓄谋准备和实施细菌战研究的资料空白,有利于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违反国际公约、自上而下有组织的对华实施细菌战的罪行。
潘祖荫(1830—1890),字凤笙,号伯寅,别署少棠、郑盦,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潘祖荫的一生,因家世显赫,少时得祖辈荫庇,壮年后久任京职,屡秉文衡,入参枢机,遍交天下名士。同光之际,吴大澂、王懿荣、胡义赞、赵之谦、沈树镛、汪鸣銮、李慈铭、叶昌炽等聚居京中,时行雅集,泛舟赏花,书画品评,赏鉴古器,潘祖荫即是其中重要的
《(万历)绍兴府志》五十卷,明萧良榦修,明张元忭、孙鑛纂。明万历十五年刻本。 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有图。书前有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郡人赵锦元撰叙,郡人张元忭撰叙。卷一为疆域志,卷二为城池志,卷三为署廨志,卷四至卷八为山川志,卷九、十为古迹志,卷十一为物产志,卷十二为风俗志,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