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伯希和探险队1908年继英国斯坦因之后到达敦煌。伯希和精通汉学典籍,他以每天1000卷的速度彻查了藏经洞文献,按照四项原则(非通行佛教经籍、有年代题记的写本、古籍和民间写本、胡语藏语写本)收买了总约8000件写本,其中4000件藏文编号,4000件汉文编号,包括粟特文、回鹘文、于阗文、希伯来文等。除了零星刊布以外,
本书稿包括明嘉靖《宁国县志》、清顺治《宁国县志》、清康熙《宁国县志》、清道光《宁国县志》、清光绪《宁国县通志》、民国《宁国县志》六种宁国县志,是宁国历史上现存全部旧志的合集。本书稿将这些旧志整理,并影印出版,有利于保存宝贵文化遗产,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市场
第一辑拟收集整理屯堡文献家谱资料,对屯堡文化进行全面梳理。屯堡家谱以影印传统家谱为主要出版形式,原汁原味地还原和整理屯堡家谱,展示屯堡人家家族发展历程(包括但不限于姓氏源考,字辈谱,家训族规,世系,人物传志等)。包括鲍屯《鲍氏家乘》,云峰《金氏家谱》,平坝《黔南陈氏》,平坝《黄氏族谱》,夏国公《顾氏家谱》,安顺《潘氏族
《金陵泾邑会馆录》是一部对金陵泾县会馆进行详尽描述与记录的专志。金陵泾县会馆主要为士子所设,嘉庆、咸丰、同治时期历经修缮。本书收录有泾县会馆全图、序、江宁惜字炉记、各镇首事名目,嘉庆十一年至成丰二年的买房文契,捐输、补捐者姓名,汉阳镇众线店、包头店捐输名目,同治九年(1870)陈守和作续增全录序,同治三年捐输姓名,百花
《南京纪略》,民国绿丝栏抄本,国家图书馆藏本。九峰居士编,航头再生棘士校。此所记均为南明时事。标题如:“南京诸臣议立福藩”“福世子入南”“福藩称尊”“诸臣升迁推用”“陈璧论贼必灭有八”“马士英特举阮大铖”“刘宗周论时事”“张亮奏防边”“诏选宫女”“陈子龙寒心”“弘光浊乱”“左良玉参马士英”“左良玉讨马士英檄”“左兵东下
《江宁府乾隆十年分田地人丁清册》依次记载江宁府及所辖上元、江宁、句容、溧水、高淳、江浦六县乾隆十年(1746年)的地亩、人丁等课税对象的数额,田赋、丁银等税收额度及税收的各种分配、支出情况。《江宁上元救生局公牍》所记为救生局救济事项,附有嘉庆年间的报表,并列有道光年间的银捐情况等。《江南善政前后汇录》记述署理江宁城守协
此志约成于光绪六年(1880)。续编记事止宣统元年(1911)。全书约二十三万字。体例谨严,专主金陵。上述远古,下迄于明,甄别列史有关金陵者备载之。特别关涉郡中丰歉、忧乐之由,历代战争诸军屯戍之地,以及其他有关古地等,或注今名,或注今地属境。对历史地理研究颇有价值。对南京地区自古以来人文历史变迁,自然水涝、江溢、山崩、
本书共收入87处石窟及摩崖造像,是“浙江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的成果展示,都分别从所处位置、始凿年代、保护级别、窟龛数量、造像数量、造像题材、题记数量、现存病害等多个方面予以呈现,是浙江省有史以来最全面、最深入、最细致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调查,每一处石窟与摩崖造像,为浙江省石窟造像打造了一份详细、精确的身份档案
本书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资治通鉴》以“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宗旨,故其内容偏于政治军事史,其中贤君昏主、忠臣奸佞、政治兴亡、人事进退、军事成败,“兴邦之远略,善俗之
本丛书是在1995年出版的《楚学文库》基础上,补充近年来的重大考古材料,吸收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增加新的图书品种,编修而成的一套大型学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楚文化考古、历史、民俗、古文字、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一系列发现和研究成果,系统、深刻地阐明了楚文化生成、演变的过程与规律,展现了楚文化辉煌的成就,揭示了楚文化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