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对增城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的成果。调查队从2016年3月开始进行田野调查,持续到2017年5月,历时14个月。本次考古调查在考古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和展示等方面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
本书收录龙江、景星、泰来、拜泉、绥化、兰西、青冈、安达、瑷珲、逊克、嫩江、通北、萝北各县旗的县志采集实录、志书、资料清册、舆地图志等。为地方史和其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为社会各界的用志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
该书全面客观记录大足石刻的现状和1949—2020年文物事业的发展历程,总共分为综述、大事记、上下二篇及附录四部分,约67万字;记述时限自1949年起,至2020年底为止。上篇大足石刻收录大足区行政区划内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石窟以外的其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馆藏文物作为附录收录。上篇
本书是一部依据大规模文物普查,利用最新考古成果详细著录北京地区辽金时期各类文物、遗址遗迹的信息的专业性图录。分遗址、墓葬、摩崖题记、遗物四部分进行论述,简要介绍相关文物历史信息及考古、保护情况。附录有:已著录的北京地区辽金石刻、北京地区部分辽金石刻目录。由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编纂。辽金两代奠定了北京古都的基础,在北京城市
本书稿是精品学术丛书“中国-东南亚铜鼓系列”的第4卷,主要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印度尼西亚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印度尼西亚铜鼓概说、印度尼西亚铜鼓分类说明、印度尼西亚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印度尼西亚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印
本书主要介绍了泰国铜鼓的基本情况。全文以中文、泰文、英文3种语言写就,从泰国铜鼓概说、泰国铜鼓分类说明、泰国现代铜鼓文化3个部分,详实地介绍了泰国铜鼓研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了泰国铜鼓的全部馆藏信息和部分私藏信息,并辅以精美的泰国铜鼓文物图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清朝通志》记事始于清初,终于乾隆五十年(1785)。该书涉及氏族、六书、天文、地理、谥法、职官、刑法、图谱等,包罗万象,取材正史及官书,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突出。本书根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刻本影印,雕刻精细,校勘精审,体例得当,是目前“续三通”和“清三通”中最好的版本。
本书为上栗县综合性地方志书,主要收录2002-2021年期间上栗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情况以及发生的大事要事。突出反映该地区的特点和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举措、进展,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在改革创新中的发展变化,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上栗县人民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谋求发展的奋斗历程。集中反映二十
云梦睡虎地77号墓西汉简牍(以下简称“睡虎地汉简”)于2006年11月发现、清理,共有2100多枚简牍。简牍出土时置于竹笥内,大部分较为完整,并保持着原始的位置关系,字迹清晰,入葬年代约为西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睡虎地汉简是近年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其资料价值和学术意义,可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比肩,
《中国历代山川志要》为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名山胜水的风貌的古籍文献图书。全书分为山部和水部两部分。山部载中国历代大山、名山283座,水部载江河湖海等117个水体。每部都列举汇考,艺文、纪事等,且绘有图形,以志识别,又考其跨越地界,与别地名同而实异者。至于山泉矿产之多寡,寺观古迹之兴废,皆书于其下,以备查考。山川志书,向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