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兰行围档案(5册)》是清代喀喇沁三旗关于清代木兰围场的档案。木兰围场,是满语、汉语的混称。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木兰围场是清代世界最大的皇家猎苑,曾以规模宏大的木兰秋狝而显赫一时,也成为清朝皇帝“岁举秋狝大典”,进行军事活动和行围绥武之地。本套书反映了清朝蒙古盟旗木兰围场管理及备办皇家秋狝事宜历史,对研究清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军违背国际公约,对中国多个区域实施严重违反人道的细菌战,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浙江是其中受害时间最长、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浙江省档案馆比较系统地保存了日军对浙江发动细菌战时,中国各级政府积极应对的档案文献,编印成册既可揭露日军实施细菌战的暴行,如实展现中国军民遭受的苦难,还能为研究日本侵华史
2011年,历史学门类分为三个一级学科,分别是: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历史学考研的专业细分要求辅导书同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本书是专门解析世界史考点的辅导书,拟以世界历史发展时间为纲要,分朝代、大致按专题的形式全面解析世界史考试要点,同时总结近二十年高校世界史考研真题的主要考点,为考生提供切实的便利。在章节体例上,拟以考
《中国地方志隐逸文献汇纂(附卓行传)》全套共16册,隐逸是中国文化的特产。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中将隐士列为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盖隐士之多寡,成为衡量政治至善程度的标杆。而夷齐,既是后世隐逸之风的滥觞,也是后代遗民追仪的典范。是以,隐士,成了解读中国文化内在基因的密码,也成为把握中国
《胶东通史(全十册)》分两大部分展开,即通论部分和专论部分。其中通论部分6卷,按年代为序,以编年体为主,全面叙述上古时期至建国期间的胶东历史文化全貌,分为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卷和近代卷。专论部分共4卷,采用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就胶东历史文化中有特色的内容进行专门考论。 胶东文化作为齐鲁文
《陈寅恪手稿集》收录了现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硕果仅存的全部手稿,此次影印出版,是对陈寅恪著述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学术回顾,全面展现其治学视野、思考与路径。其中的古书批点手稿是陈寅恪生前读书治学的一手资料,直观体现了他如何研读古代文献、如何寻找研究的思路和视角,对后人学术研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唐史是陈寅恪用功最勤、成就最为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北京方志提要》《北京文史资料》和《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的不完全统计,其中录了北京市及所属各县现存志书40种,计200册。天津市及所属各县现存志书15种,计63册。河北历代所修各类志书是全国志书最多的省份之一,本书所收河北现存省志5种,市县志书482种,计2552册。所以,京津冀旧志分北京、天津
本书融合出版物,通过纸质书与多媒体视频相融合的形式,理论探讨与艺术本体研究相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记录相辅助的方式,以约35万字、近1000幅图片、40个视频,分三卷全方面诠释燕赵大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文化遗产。以聚焦河北发展大局,围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为宣传主题,以促进河北文旅融合为目标,打造“行走”文
本书内容讲述:1920年,安徽省政府特设安徽通志馆,专为修纂《安徽通志》。在征文考献的过程中,安徽通志馆注重安徽地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与当时的省立安徽大学和安徽省立图书馆并称安徽三大学术文化中心。1931年起,安徽通志馆开始编纂《安徽通志》,徐乃昌任总纂。初设内容包括八图、二记、二十一考、三列
《上海市档案馆藏“一·二八”事变档案汇编》为“抗日战争档案汇编”丛书之一种,全2册。该书择取上海市档案馆馆藏“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相关档案史料编辑而成,分为事变前后政治军事时局与金融动态情报、事变后市面及公用事业情形、停战会议情形、战区善后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形、战事损失调查、上海东方图书馆被毁涵芬楼善本书清册等六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