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考古文献辑要”是对1949—2019年中国美术考古成果的一次专门性、系统性整理汇编,共12卷,500多万字。丛书汇集了包括石窟艺术、墓葬艺术、岩画艺术等在内的考古材料2000多例,按省份进行布局,各省份内以考古报告发表的时间为序。其中每份考古材料从考察(发掘)时间、遗存年代、遗存地点、遗存形式(形制)、遗存内
本项目拟从上海图书馆的独家珍藏中,选取近代以来,对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的往来信札,整理汇编,按原貌影印,并编制相应的细目索引,再请有关专家撰写研究、导读文字,使这些长期深藏未刊、不易获读的珍稀史料,成为历史研究、尤其是近现代史研究的难得资料,从而为推进相关领域的各项研究,奠定系统坚实的史料基础,
《中国历代坤舆志要》全6册,共140卷,全面、系统地收录了上古到明末清初的中国历代地理相关文献资料。本书分20部,分别为土部、泥部、石部、砂部、汞部、矾部、黄部、灰尘部、水部、冰部、泉部、温泉部、井部、舆图部、建都部、留都部、关隘部、市肆部、陵瘦部、冢墓部。各部资料分列“总论”“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
本书从自然环境、村名由来、村落沿革、农耕文化、支柱产业、商贸经济、教育事业、文化活动、医疗卫生、民俗风情、古迹遗存、传说故事、乡贤名士等诸多方面,首次对门楼街道及各村的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全面展示、图文并茂呈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具有存史、资政、传承、育人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而且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以及社会公德
本书是收录广东香山地区1949年以前出版、刊行或形成的各种文献和著述,包括各类刊本、写本、稿本的大型文献集成著作。以影印的方式出版,内容包括各种个人著述、学术著作、地方史志、家谱族谱、日记档案等,基本囊括了历史以来广东香山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
本书共10卷,分别为《玉润》《文脉》《水秀》《菜香》《泉汤》《山雄》《武魂》《洞天》《人杰》《鱼鲜》,详细介绍了武山的地域特色,挖掘整理相关史料、散文诗歌、诗词曲赋、传说典故、学术研究、摄影作品等集结成册,全方位呈现了武山县文化的方方面面。
本书收录范围主要为1949年以前安顺籍作者之著作及外籍作者与安顺相关之著作。包括刊本及未刊书稿或抄本。同一著作不同版本,则首选善本全本,或视情况保留数种版本。是书体量庞大,意义重大,既利于国家古籍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又有利于地方发展和乡村振兴。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赓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巴蜀方志编纂的历史悠久,早在东汉时,就已经编纂有《巴郡图经》,而《华阳国志
悬泉简中最早的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最晚的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前后跨越218年。其内容大致涉及这218年及其前后若干年的历史史实,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社会以及边地风情、日常生活等。尤以邮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料见长,是两汉丝绸之路的即时档案和原始记录。这批重要的出土简牍,是西北汉简资料库的重要组成部
本图集收集了历史上与成都相关的古旧地图,并按行政沿革、交通、水利、人文、民俗和城市地图几大类别进行重新整理,使之更系统化。图集在以往成都古旧地图图书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搜集了最新资料,采用了更先进的电脑处理技术,更方便读者了解成都的发展与变化。图集的每个类别均按照中国历史脉络进行编排,可以通过时间线来认识成都的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