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剑川沙溪镇2001-2020年的历史和发展进程。
《财政卷》自2014年启动编纂,经过多年的编纂修改,最终形成完稿,全书观点正确、体例完备、叙事脉络较为清晰、资料比较丰富、行文较为简洁,基本符合志书体例要求。该卷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了1978-2010年上海财政系统改革、发展、奋进的历史,是一部特色鲜明、特点突出的志书。全书共分16篇、78章。主要包括财政管理体制、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朱雷教授2017年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的项目成果,收录该馆所藏一批新发现、未经刊布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残片(434件)的彩色图片,以及朱雷教授对这批文书的编号、拼接、释读、定名、解题、注释等整理成果。本书可以说是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的延续,整理、研究方式和图
明代史学,受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从总体上看可以嘉靖朝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期处于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之下,史学领域一派萧条,除官方组织修纂的《元史》等几部史书外,成果极少。明中叶以后,社会多元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政治控制渐趋于无力,文化气候相对宽松,出版业高度发达,为士人提供了读书撰述的客观条件,使得私人撰史之
明人撰述的史部文献,大部分已经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等新版大型丛书中。但各种古籍影印丛书都有自己的标准,也就存在一定的取舍,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尚有不少稀见史籍传世,值得引起学界重视。《稀见明人史部文献汇刊》所选的这批明人史部文献分布较散,深藏于海内外各大
本项目搜集25种明代学者撰写、一直以来尚未影印的稀见史部文献集中影印,并撰写提要,予以简单评介。以明代史料为主,如陈建《皇明历朝资治通纪》、吴士奇《皇明副书》;也有较多通史和其他断代史、史评等,如魏显国《历代史书大全》、唐顺之《左氏始末》。本项目以提供新史料为宗旨,底本涉及海内外图书馆。为保存稀见史料,广其流传,充分利
本书对《名臣碑传琬琰集》进行校证,选用静嘉堂本为底本,以铁琴铜剑楼藏宋本为参校本,校以清钞本、《四库全书》本与清稽瑞楼藏影宋旧抄本等,并参校宋元史籍如《宋史》、《长编》、《系年要录》以及宋人文集所载神道碑、墓志铭、行状等。校点之余,针对碑传疏漏、错讹及隐晦、矛盾之处加以适度辨证,并注意吸收已有研究成果。
本书以“龙门遗粹--山西河津瓷窑考古成果展”为底本,通过150余件组河津窑址出土文物,以及80余件全国各地著名收藏机构的传世瓷品,从为瓷耀龙门、匠造瓷艺、瓷韵雅趣、瓷业流布四个单元,全面呈现河津窑址的考古发掘、制瓷工艺、装饰手段和人文内涵,以及制瓷业的兴衰和商品流布情况。
本书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横排门类,纵述历史。前设图片、序、凡例、目录、总述、大事记,末附专记、附录、索引、编后记。大事记纵记学校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项。主体共分12篇,按门类划分,依次为:组织机构、教育教学、学科与科研、创作与演出、对外交流与合作、教职工、学生、党的建设与校园文化、服务保障、院、系
在内蒙古地区东西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域内,不仅有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也有山脉、湖泊、盆地和沙漠戈壁。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在其内外相互碰撞和交融,见证并参与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里孕育出了独特璀璨的草原文明。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不断交流、融合,使中华文明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的面貌。本书以“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