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了北京西山永定河石碑文化,共收录400余方碑刻拓片,涵盖民俗史、宗教史、长城史、村落史等,通过石碑石刻文化呈现了辽、金、元、明、清在文字、书法、雕刻、绘画、建筑等多方面的艺术风格。
本书全面收集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详尽资料,首次以志书的形式为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建档,内容包括地理位置、保护范围、主要设施、保护理由,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演变、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等,蕴含丰富的文史知识和建筑知识等,按照所属区域及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部位的时间顺序编排。
本书是由著名书法家、学者陈建贡精心打造的一部既面向专业型研究者与普通爱好者的书法字典,本字典按康熙字典部首检字法編纂,共收首文字一千七百余字,重文万余,合文六十八个。本字典所收文字范围上起商周、下迄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并酌收唐代砖刻文字,所收文均按原迹影印放大,力求保存原字形貌所收文字,首文字中有说文者,均附列于首文字左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按照行政区划以关中地区所属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为序,以从古至今出土青铜器铭文为线索,西安市出土金文编为一卷,宝鸡地区分上下两卷,宝鸡地区上卷是以周原地区所在的扶风、岐山县出土者编为一卷,宝鸡地区下卷是扶风、岐山县除外的区县出土者编为一卷,咸阳市、渭南市与铜川市出土者编为一卷,关中
本书系影印清人所绘清代中期长江中下游(自岳阳至入海口)和运河大部(自江阴至北京)的河道总图,以经折装画册形式出版。原画卷首有题签“岳阳至长江入海及自江阴沿大运河至北京故宫水道彩色图”,疑为后人所加,今以“长江运河图卷”命名,以求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本图绘制者对长江中下游和运河沿线河道及主要支流作了写意性质的标绘,注明沿
本书包含两大块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中国矿山关系杂件,主要收录中国境内当时由中国政府管理控制的矿产资源的情况。第二部分内容为被西方列强控制的中国矿山及矿业关系杂件,收录中国境内当时各地被外国势力控制的矿产资源情况。资料时间跨度长达55年,从1891年到日本战败1945年。搜集的情报范围广,信息详细,收入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密
本书为追溯亚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再现亚洲各国文明对话交流的历史轨迹,让更多观众领略绚烂多彩的亚洲文明,继续推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和“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倡议,四川博物院联合国家交流中心择取巴基斯坦考古与博物馆司、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柬埔寨国家博物馆、黎
本书是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委史志研究室组织灵石县旧志影印出版项目的成果之一。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清康熙版《灵石县志》原样影印,集中展示了这一珍稀版本的历史风貌。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可靠的灵石旧志影印图书。该志上承《(万历)灵石县志》,下启《(嘉庆)灵石县志》《(光绪)灵石县志》《(民国)灵石县志》,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
本图集是利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资料、国家基础测绘资料以及已有的地图成果,以地图集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前贵州省地、县、乡三级标准名称,详细表示各级政区及政府驻地的分布情况、各级居民地规范名称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生活,传承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和重要意义,是一项具有重大
本书内容分舆地、建置、祠祀、食货、职官、武备、选举、人物八志,并附杂记,其下又分疆域、图考、公署、户口、卫所、土司、列贡、卓行等四十八目,相比乾隆旧志增补了沿革表、学校、祠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