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900余万字,把百年来的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将每部分分解为50个左右的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的脉络来回顾,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相关领域研究具有创新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的成果,《尚书文献选辑》第一辑至第五辑已由线装书局出版,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继续推进重大项目,现对晚清《尚书》文献予以影印出版,编为《尚书文献选辑(第六辑)》。乾嘉汉学之后,以考据为主的治学方法逐渐僵化,由考古转向通今、从考据回归义理、从治经转向治史,通经致用成为学者追求的
重庆市志·广播影视志(1986—2010)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个将出土文献的研究与保护工作合而为一的校级科研单位。本辑清华简收录《后范》篇。《后范》凡一百三十余简,每简下端有编号,为内容基本完整的佚书。全篇藉托“后曰”,论述为政之五纪,且以礼、义、爱、仁、中与五色、度量衡、人体部位、星辰历象、人事行用、祭祀对象等相配,与《尚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清代分别被编入布特哈八旗和驻防八旗,既捕貂纳贡,又驻守城镇要地、坐卡巡边和出征参战,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存世至今的清代中央国家机构和东北各级官署公文档案中,不乏记录达斡尔族历史活动的原始文件,具有极其珍贵的学术研究价值。本项目收录档案
文献资料影印。周新镇在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具有重要的文化地位,也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次周新镇围绕历史积淀、区域实态,组织编纂《周新镇历史文献典藏》,在立意上,所收文献突出反映风景名胜地、工商孕育地、教育先行地、人文荟萃地的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周新镇历史文献典藏》分上下册,收录了《何学鸿硃卷》《无锡周舜卿七十寿言汇录》《
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山南地区2001-2015年自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历史与现状。
本书分为校史概况及会议记录、教师聘用及名册、学生学籍及管理、综合共四部分,包括关于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送呈立案的一组文件、关于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复校的一组文件、一组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聘书及应聘树、关于聘用教员陆德麟的一组文件、一组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学籍卡片、南京市私立金陵大学附属中
本书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满足社会各界阅读、研究、收藏的需求,政协漯河市委员会组织专门力量,从已编纂的《漯河文史资料》中,精选出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值得阅藏的600余篇文章、共计280余万字,按地域风情、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生态、人物、教育、漯河解放、建设发展等方面编成《漯河印记
金石学兴盛于宋代,前代遗物受世人追捧,但明清碑志历来不受学界重视,但百年已历,风雨剥蚀,往往碑仆字湮,亟待整理保护,以为今人后世留存研究地方历史的一手资料,故洛阳市钻探办与洛阳师范学院联合开发洛阳明清碑志套书。该书为宜阳卷,主要辑录洛阳市场宜阳县境内明清时期的重要碑志,其中包括各种石碑等,墓志较少,是研究明清时期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