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学刊》是教育部百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刊物,登载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专题讨论、研究论文、研究综述、书评、史实考订、学者书札、学术信息等。本书是第27辑,分为七个栏目,其中“当代手工业史专栏”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中国当代手工
石窟寺是开凿在河畔崖间的佛教寺院,起源于古代印度并在中国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寺艺术。中国石窟寺的开凿从4世纪左右的东晋十六国时期一直延续到14—15世纪的元明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一个缩影。本书展现了中国各区域石窟寺发现与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石窟寺的时代特点,同时还包括石窟寺的发展历程、区域特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下荆江的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集水、蓄洪湖盆。千百年来,洞庭湖与生活在湖区的人民朝夕相处,患难与共,谱写着洞庭湖文化的历史华章。本书以水为主线,通过对历史时期洞庭湖区自然环境的变迁、人水关系演变等问题的考察,对洞庭湖区的自然地理、文明起源、文化变迁、移民社会、当代价
本书在梳理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构自身的研究体系,分别从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方面的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入手,研究相关重大命题。在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词频、构建可视化词云图以及LDA主题模型下的文本主题识别工作。在结构化数据分析方面,根据研究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分别考察中国“海丝”沿线省份与“海丝”沿线
《东方考古》是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山东大学博物馆联合编辑的系列丛书,分集陆续出版。本丛书内容以中国东方地区、东亚地区的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研究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第19集收录了15篇研究论文、4篇发掘报告,内容涉及古史传说、史前到历史时
高庙遗址位于湘西沅水中游的洪江市安江盆地,先后经三次科学发掘。遗址的主体遗存为高庙下层遗存和高庙上层遗存,仅残存少量东周、明清时期遗存。《BR》高庙下层遗存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特征鲜明,被命名为高庙文化。已清理的重要遗迹包括大型祭坛、房址、窖穴和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迄今所知我国年代最早的白陶制品、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和各
本书系作者的部分论文结集,主要研究对象是晚清时期的史事。这些史事的涉及面比较广,政治方面包括了对晚清政府政策的变化、清末的政治改革以及具体政治事件的探讨;军事方面论述了晚清政府对军事做出的某些改革,军队出现的变化,同时对相关的战争问题也给予了关注;经济方面对晚清时期的公债问题、铁路借款问题、广东盐务改革,以及近代民用企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重要书信300余封,时间跨越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包括夏鼐求学期间向李济、傅斯年、胡适等著名学者请教学术问题和学业规划的信件,西北考察时期向郑振铎、梁思永汇报考察工作情况的信件,新中国成立后指导各地考古工作的信件,与韩儒林、谭其骧等著名学者商榷学术问题的信件,与张光直等海外学者互通访
本书围绕徐中舒学术思想渊源、流变与转向,史料分类、澄滤与扩充的理论与方法,徐中舒与古史辨的学术互动,徐中舒的古典文献研究,以及其上古民族文化东西二分论之再构、古史分期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理论研究、巴蜀文化与西南地方史研究等专题,对徐中舒史学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勾连贯通的周密论述与深度发掘剖析。本书是一部深入系统探讨徐中舒史
滇池作为云贵高原上面积**的高原湖泊,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同时作为昆明市最重要的水体,承担了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市政生活供水等重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以来,滇池水质不断恶化,已经由曾经的水体清澈见底、湖底水草丰富,发展为典型的重度富营养湖泊,因此有必要对滇池的整体概况进行了解及分析。本书共9章,以滇池为中心
秦汉栎阳城是战国时期秦献公、孝公时期的都城,也是秦末汉初塞王司马欣、汉王刘邦的都城,更是都于长安之前的汉王朝第一座都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2012年以来持续开展栎阳城考古工作所获成果报告的第一本,在全面整理秦汉栎阳城2012~2018
本书是对哲蚌寺壁画保护修复工作全面系统的总结,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壁画的保护修复过程,而且以哲蚌寺壁画起甲病害为对象,分析其主要病害原因及其表面所用胶结材料,研究适合修复西藏起甲壁画所用的材料及工艺,对于西藏起甲壁画机理及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研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对西藏壁画病害的修复治理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于保
唐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地区,其海岸带环境的变迁,影响着整个区域的农业经济、土地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沿海港口发展、对外贸易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重要领域。本书以扎实的史料分析为基础,结合自然科学理论和田野调查方法,全景式地描绘了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的过程。本书既有长江三角洲海岸带历史地理
《潮学研究》是由国际潮学研究会、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集刊,主要研究领域为潮汕历史文化、海外华人社会等,旨在加强国内外同仁间的学术交流,促进潮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本书为第25辑,共设“专论”“区域历史”“华侨华人”“潮汕方言”“乡邦文献”“附件”6个栏目,收录海内外作者文章共计12篇。
本书聚焦我国西北边疆,探讨当代国家认同与建构的基本理论和路径。首先,从国家的起源出发,探讨国家认同建构的基础及其历史脉络。其次,在中国与西方、当代与古代国家认同建构的对比中,强调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这是源于民族性及经验性政治合法性的要求),同时汲取全人类的经验和智慧(这是基于“人类大体上一样”的信念)。
沅江是湖南省内“湘资沅澧”四条主要河流之一,沅江流域文化悠久,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当今“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诞生地。同时,沅江曾是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交融的区域通道,如今域内交通路线仍是沟通西南乃至东亚的交通要道。本书通过对历史时期沅水流域自然环境的变迁、人水关系演变等问题的考察,对沅水流域的自然地理、文
本书是西班牙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腓力二世的传记。自16世纪以来一直未被公开的大量档案材料改写了西班牙最著名国王曾在世间留下的印象。本书考察了腓力二世漫长的王储时期,他的三个主要爱好(工作、娱乐和宗教),以及他在统治时期面临的主要政治、军事和个人挑战。本书还对腓力二世领导失败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见解:他的帝国是否因太大而无法驾
尼可罗·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的政治哲学家、音乐家、诗人和浪漫喜剧剧作家,也是佛罗伦萨的爱国者、公务员,以及政治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所写下的《君主论》一书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以及《论李维》一书中的共和主义理论。本书完整记录了这位政治哲学家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作者参考了权威史料,将马基雅维利
本书通过收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较为全面翔实地记载了武平自古以来相沿成俗的一系列民间习俗,包括从节庆习俗、婚姻习俗到歌娱习俗、丧葬习俗、文化习俗、生产习俗、生活习俗、民间谚谣、民间信俗等,是武平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实践、执着探索、不断总结出的智慧结晶的系统呈现。
本书“学科篇”中,重点回顾了中国“俄罗斯学”百年发展历程,并对新中国成立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还分别介绍了2021年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历史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人物篇”中,回顾了为新中国“俄罗斯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刘泽荣、叶水夫、肖敏等老前辈的光辉业绩;在“机构篇”中,重点介绍了中央财经大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