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考古》(第21辑)是在西北大学“211工程”经费资助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和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联合编著的学术半年刊,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1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
本书收录了作者以往发表的21篇考古学论文,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聚落与社会方面的研究。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文化的演变”有7篇论文,主要涉及黄河中游考古学文化的分期、年代、谱系关系等方面。第二单元“社会的发展”有9篇论文,主要通过聚落考古来探讨黄河中游不同时期社会结构及其变化,其中两篇涉
本书介绍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理论基础,相关工作程序、级别以及当前我国现场保护的发展现状,还有现场保护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在现场保护中对文物的作用及其控制方法。此外还介绍了现场保护的通用技术,主要按照现场保护的相关工作程序介绍常规保护处理技术。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1~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5篇,书评与综述3篇。
本书主要分为:李商隐生平与创作、李商隐诗,具体包括:一生困顿:党争下的无奈与潦倒、创作之路:扛起晚唐诗坛的巨擘、品味李诗: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等内容。
《武汉学研究》2021年第1期(总第5期)
彝族审美意识研究
《唐才子传》共十卷,作者元代辛文房,是一部唐代诗人的传记专书。全书共有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生动描绘了唐代诗人的风采。各篇内容一般包括传略、诗评、著作流传情况和附论四部分。
本书选取了2019年全年发表在各期刊杂志的民俗学优秀论文合集出版。目的如下:一、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历程、经验教训等做全面总结,为今后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对重要的民俗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汇总,以便相关研究者阅读学习,提升民俗学整体学术水准;三、通过非遗保护运动、有关当下社会现实问题的讨论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刊,面向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促进和推动国内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而提供的一个学术交流的园地,辟有史学理论研究、全球史研究、国际关系史、地区国别史、博士生论坛、争鸣、书评、史学资料、研究综述等栏目,对于推动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
《中国简帛学刊》是由山东省社科研究基地聊城大学简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刊发简帛文献文学研究、简帛文献文本整理、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研究为主,适量刊发简帛学人评传、简帛学术史梳理等相关研究内容,力图为海内外学者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园地,以推动简帛学特别是简帛文学及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学大家云集,他们各有科学专长,在探索自然中展示出各样的风采,取得了太多骄人的成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天换地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经年累月的向科学进军的征程中,在日转星移的生活岁月里,既有他们唱出的轰轰烈烈的史诗般的歌声,也有趣味盎然的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一书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乌海博物馆组织编写,《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内容精炼,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图文并茂,融史料性、知识性、学术性、创新性、生动性、可读性于一体,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学术论集。《乌海历史文化研究文集》共收录文章20篇,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从不同对象入手展开研究,
《辽金历史与考古.第十二辑》涉及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研究、文物研究、碑志研究、综述等5个栏目,刊登辽金史研究原创性学术论文36篇。其中,考古发现与研究论文6篇,包括辽代墓葬考古发掘简报、辽金墓制与城址研究等;历史研究10篇,多结合传世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对辽金史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文物研究8篇,对近年出土的辽金文物
《成都考古发现.2019》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考古报告集。收录考古调查、发掘简报21篇,包括成都市双流区北郊村、金沙遗址“金煜”地点、金沙遗址“百仁幼儿园”、青羊区文家街道乐平七组商周遗址、金牛区抚琴路战国墓等先秦时期遗存的发掘材料;成都市金牛区王家碾墓地、金沙遗址“置信金沙园”地点北朝墓、武侯区音乐坊晋唐
《丝路豹斑(再续)》共分六章,各章内容以“丝绸之路”为线索,将其串联在一起,形成基本架构。《丝路豹斑(再续)》所述包括:文明交流视野下的楼兰及其周边、北魏及其以后的石刻绘画艺术中的银杏树及花树、筌蹄形象及实物的传播与演变、唐代长安地区墓葬乐舞图像中的氍毹及莲花上的舞蹈、唐代长安名刹西明寺、史海拾贝等。
《新史学》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组织策划,着眼于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史学发展的前沿,努力探索史学创新的道路。本书是第14卷,主题为“中古时代的知识、信仰与地域”,分为“知识的分类与利用”“信仰与生命史”“山林世界”“认知南方”以及“北境族群与政治关系”五部分,所收文章均是青年学者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无论是考证内容还
本书主要收录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专家学者撰写的关于满铁对华进行文化及教育侵略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内容涵盖了关于满铁自身调查活动研究、满铁自身历史研究、满铁相关历史问题研究、满铁资料整理现状,以及满铁文化教育等相关研究成果,以翔实丰富的资料阐述满铁四十年对中国的全面调查、满铁与关东军及世界各国的关系、满铁自身发展历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由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任务是借同道之力,深入挖掘丝路历史、地理、民族、宗教、语言、文字、考古、艺术等问题的新材料,尤其关注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美术考古、艺术考古等图像的相关研究,倡导“图像证史”的研究方法,试图透过历史文物,探索丝路上“人
1928年,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成立,隶属于中央研究院,在所长傅斯年的领导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依托“史语所档案”“傅斯年档案”等未刊、已刊资料,以史语所学术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探讨学术创新与体制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梳理史语所创立、发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