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871~989),在《宋史》里有传,字图南,号扶摇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时期,著有《胎息诀》、《指玄篇》、《观空篇》、《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易龙图序》、《太极阴阳说》、《太极图》和《先天方圆图》等,是道家著名学者、养生家。其修炼思想对道教内丹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易学思想对儒家学派的邵雍、周敦颐、朱熹等人产生
本书是基于清代太白山民间信仰(雨神、山神)及其衍生品景观发展历程的解析为基础,力图从中找出清代民间信仰、景观发展与区域社会之间或隐或现的关系。清代陕西众多的雨神中,太白山神成为最具影响者。清以前太白山神的发展状况,是其在清代发展的基础。太白山神产生于汉魏之际,其产生与道教关系密切,但为民众所接受,则是因其与求雨的关系,
本书根据一个确定的分类原则,结合文献材料对神话图像进行层次性、历时性和地域性的研究。成果从纷繁的神话传说中选择以下三大类:1、天体神话,2、仙道神话,3、历史传说,然后选择其中的代表性图像,即天体神话中的日月图像,仙道神话中的昆仑蓬莱图像、历史传说中的泗水捞鼎图像作母题式的研究。
本书以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西夏文《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经的全部存世编号进行了系统梳理。以西夏仁宗仁孝时期的校译本为研究底本,同时参校惠宗秉常时期的初译本进行了全文对勘和释读。本书通过对同一部佛经新旧两种译本的综合对勘,明确了西夏文献中存在通假现象。此前,学界对这一问题未见任何研
《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心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是从文理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对深
妖怪学是日本佛教哲学家井上圆了于19世纪末开创的一门学问。本书选取天狗这个中日两国为人孰知的且具有代表性的妖怪作为典型案例,通过史料分析,立体地还原妖怪与天狗的本来面貌,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动态地把握它们的嬗变过程,从思想史的角度,剖析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它们带来的影响,通过跨文化比较,透视中日差异背后的思想文化背景原因,
《中国佛学》为集刊,一年两期,每期栏目固定,包括汉传佛教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佛教与传统文化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每期刊发20篇左右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从总第31期开始由我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出至第43期,已在我社出版了13期。《中国佛学》为中国佛学院的学报,其前身为佛教内部刊物《法源》,2010年更名后正式
佛传是在希腊神话与传记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长于叙事、神话色彩极其浓厚的经典,偏向于借助人物生平表达信仰观念。佛传文本不仅在横向上表现了释迦牟尼神话同一内容的多样性特点,而且在历史纵向上呈现出系统化的特征和复杂的发展脉络。 本书以佛传文本为基础,以八相成道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将释迦牟尼神话分为诞生、降魔成道、初转法轮、涅槃四个
祭司是古代埃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仅主宰着宗教世界,而且还渗透到世俗社会,对古埃及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本书从祭司势力的演化和发展、祭司的构成和职能以及祭司的收入、特权和祭司职位的获取等三个方面对这个群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阐释了这些站立在普通人和诸神之间的神庙官员,确实塑造和指导了古代埃及世界。
《海南黎族艺术中太阳崇拜文化意象研究》站在艺术学研究视角,对海南黎族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太阳崇拜文化进行研究。黎族的织锦纹饰、织造工艺、文身、神话、民间故事、铜鼓纹饰、骨簪、银饰等艺术类型都体现了太阳崇拜的观念,并从起源性、群体性、社会性等角度探讨黎族原生态艺术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命内涵。本书研究材料多为田野考察收集,是深
本书引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理论视角,以唐代僧人的传记史料为研究对象,将佛教中国化问题还原为两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佛教中国化换个角度来审视就是中国人如何理解佛教,进一步即还原为*基本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即理解如何可能,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证明中国化的必然性;其次,既然中国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由此带来的中
该书是一项基于具体地区、具体民族的研究,通过探析达斡尔族萨满教具体形态和内容,来把握历史上萨满教发展的基本脉络。通过萨满与社会群体关系的展示与分析,剖析萨满教与达斡尔族传统社会结构的内在联系,还原与重构萨满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较少民族在文化变迁、文化冲突中出现的问题,探寻民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主办,已于2018年1月在我社出版了*辑,每辑大约20篇论文,作者来自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者,有名家论坛、经典解读、历史钩沉、田野调查、研究动态五个栏目。书稿将对中国本土宗教发展史上的教派传承、道经问题、道教科仪、民间宗教和神仙信仰等多方面内容
西安广仁寺作为全国*的绿度母主道场、陕西*的藏传佛教寺院,自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西巡陕西回銮时特颁谕旨敕建至今,已逾310年,历为蒙、藏、青、甘、川、京等地转世活佛、高僧喇嘛的驻锡、传法、挂单之所和国内外名士大德、善男信女的游历、瞻礼、敬奉之地,至今仍是爱国爱教、民族团结、弘扬佛法的重要场所之一。广仁寺于1983年被
首届黄檗禅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高级论坛于2017年5月中旬(15-1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五马山校区盛大召开,引起海内外新闻媒体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首届黄檗论坛期间共收到18篇学术论文。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杨曾文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松蒲章等著名学者不吝赐稿,极大地提升了本次论坛的学术层次。十
古代神话是民族童年的历史。神话与民族关系密切,神话形成、传播、流变与民族迁徙、融合、壮大同向同步:一部中国古代神话史就是一部早期华夏民族迁徙融合史、民族文化发展史、民族精神形成史。古代神话在早期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中起到图腾统一、祖宗认同、精神引领、民族凝聚等作用,其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引导着民族的迁徙融合,哺育着民族的成长
日本天皇文化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类文化史上的谜题之一,具有其独特的政治文化特色,一部天皇史就是一部日本史,而在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本书从神话为研究起点,探索日本历史文化的源头,为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加深两国历史文化的交流。本书从三方面进行研究,*,天皇和皇族起源的神话,第二,天皇评
本书以历史时间为线索展开,考察不同时期江苏基督教新教(Protestantism)的时代背景、教派分布、神学思想和社会服务的状况,同时,也论及对江苏基督教乃至全国基督教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对于江苏基督教历史的研究,一方面从纵向上把握江苏基督教的来龙去脉、盛衰得失,另一方面从横向上了解江苏基督教与本地政治、社会、文
美洲印第安人,西伯利亚土著民族,北欧萨米人,南亚地区的一些族群以及东北亚地区的诸多民族都信仰或曾经信仰萨满教。最近30年来,中国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各个民族萨满文化的考察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但是对于国外萨满文化的考察与国外萨满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则很少涉猎。本书的目的在于分析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文化,除了要对北美
成鹫法师生于广州方氏文化世家,有神童之名,文武双全,力大无穷,十三岁中秀才,多才多艺,父子号称“番禺三方”;他是著名诗僧,沈德潜称“本朝僧人鲜出其右者”,号称岭南佛门的旷世奇才。成鹫法师是具有代表性的遗民僧,八岁时明朝灭亡,他就随父归隐,十五岁躬耕乡野,十九岁作塾师,四十一岁出家为僧,在佛门又四十六年。他出儒入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