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调查了兰州、临夏、定西、白银、庆阳、天水及陇南、甘南等地,同时对藏于博物馆的大量宋金元时代画像砖进行了搜集。在此基础上对所获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完善和补充以往公开发表的资料,又对未发表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对所获画像砖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和测绘,有些重要的资料,制出了发展脉络图,在此基础上,对画像题材进行了研究。
针对大遗址区文化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现实问题,《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及活化策略》融合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历史学、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在系统分析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新趋势,深入分析大遗址区文化资源保护困境及活化的现实需求基础上,就大遗址区文化资源的价值构成及价值评估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其
《川西北高原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收录了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的哈休遗址、孔龙遗址、波西遗址、沙乌都遗址、下关子遗址等史前遗址的调查勘探及试掘资料,并按地区及时代进行了系统整理,开展了多学科鉴定、测试及研究工作,收集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玉石器测试研究等内容,并对川西北高原山地的史前文化、环境、生业、技术、社会生
土司,古城遗址(考古),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图集
《凤林城:1998~200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是关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流域汉魏时期遗址群中规模**的一处城址——友谊凤林城的考古报告。《凤林城:1998~200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刊布了对凤林城址第七城区1998~2000年的发掘资料。凤林城址第七城区共发现早、晚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年代范围分属于两汉和魏
中山舰是中国近代目前有名的战舰,1938年被日军飞机击沉于长江武汉附近水域,对其进行的打捞和保护修复对于再现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具有重要意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对中山舰的概况、打捞工作的实施、舰体迁移、文物保护修复以及相关事件的原始资料等进行了叙述,详细介绍了"中山舰"整体打捞、修复和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山舰的整体
《中古敦煌邈真论稿》以河西地区敦煌莫高窟为中心,对中晚唐至五代时期所创制的僧俗邈真图像进行了综合研究。《中古敦煌邈真论稿》首先从概念辨析切入,试图在信仰与图像两个层面,厘清并界定中古时期敦煌邈真的边界与范畴,并力图将其还原到彼时河西地区的历史情境。就家族邈真而言,通过讨论与邈真密切相关的宗教图像,从多个侧面展示邈真对家
古道,研究报告,陈仓区
褒斜道,调查报告
端午起源于魏晋时期的荆楚地区,是融合北方五月五日禁忌风俗与南方竞渡纪念屈原传说的产物。端午风俗自魏晋产生以来,历史时期经历了由驱邪祈福节日向兼有纪念屈原、娱乐庆祝等多重功能的演变,迄今仍然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运用民俗学、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就北方京津地区
《长安学研究文献汇刊.考古编.金石卷.第十二辑》匯編清代金石著作《金石圖説》《重定金石契》《金石索》三種,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的發展。
文物,介绍,山西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三门峡虢国墓地及上阳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揭开虢国的神秘面纱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排列有序的墓地、遗迹丰富的城址、端庄厚重的青铜、瑰丽璀璨的玉器、震惊天下的铁剑、气势恢宏的车马坑……使得虢国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旨在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的展示,深入
《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8年10月底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18中国·徐州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汉代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了会议论文中的35篇,内容涉及汉代玉文化综合研究、汉玉与汉代丧葬习俗研究、汉玉区域性研究、出土汉玉研究、汉玉玉料来源、汉玉工艺技术等诸多方面,是本次汉代玉文
本书结合我国当前殡葬设备及相关技术发展现状,重点介绍殡葬设备的操作和控制技术,同时结合行业发展与殡葬改革现状,介绍了比较新颖的殡葬设备。本书主要介绍了火化设备、烟气净化设备、冷冻冷藏设备以及新型祭祀设备,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操作既有所区分,又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有机结合;既介绍基本原理,又重视操作技术及应用,适合高职、中职相
本书是《山西珍贵文物档案o7》系“山西珍贵文物档案丛书”的第七卷,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卷。本卷系统展示了收藏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各时期珍贵的一级革命文物百余件,深刻讲述了我党我军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光辉事迹。
"山河·家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展"由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市中宣部、门头沟区共同主办。该展系统地展出了我国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型文物200余件,对于研究西山、永定河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意义。
良渚遗址今年申遗成功,实证中国五千年历史。张先生为考古学大家,对良渚遗址与良渚文化尤为关注。该书收录张忠培先生有关良渚文化的研究著述近二十篇,对于研究良渚文化及世界文化遗产地——良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第一手实地考古发掘成果,系统地论述了七朝古都开封的兴衰变迁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揭示了开封特有的"城下城"格局的面貌和成因,条理清晰,论证透彻,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重,反映了古代开封城综合研究领域的最新而全面的成果。该著作被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定为"考古中原"系列丛书的示范性版本。
1997-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腹心地区--洛阳盆地中东部近1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期间共发现遗址(或地点)456处,采集到大量先秦时期的遗物。通过分析发现这些遗址涵盖了先秦时期的各个阶段,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