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追问膳食》:追问“餐桌上”的哲学与伦理
发布者:网上馆配会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4/6/6

63日下午,《追问膳食:食品哲学与伦理学》新书发布会在荷兰使馆举行,作者米歇尔·科尔萨斯教授,荷兰使馆农业参赞欧福旭先生,此书的译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老师以及食品研究领域的众多学者专家都分别发言并参与讨论。

                 

《追问膳食:食品哲学与伦理学

作者:米歇尔·科尔萨斯 (Michiel Korthals)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5

内容简介:《追问膳食》将食品生产和消费与美好生活相联系,对与食品生产和消费相关的一些重要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进行了原创性的思考,其中对食品的科学生产和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的精深研究,尤其是对转基因食品和功能食品、营养和基因组学,以及食品生产体系的全球化等问题的讨论,不仅有助于中国读者系统理解食品伦理学这一新兴的应用伦理学领域的思想精髓和理论高度,而且对国内公众日益关注的食品安全和转基因食品的公共治理也能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照。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越来越多引起国人对于日常饮食质量的关注,对于食品安全的反思与讨论也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城市公共秩序的有效治理,迫切需要探讨各种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应对策略,同时还需要思考这些事件背后的哲学与伦理问题,理清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也是《追问膳食:食品哲学与伦理学》的中文译本在中国出版的意义。作为西方食品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科尔萨斯教授的这部作品凝结了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在书中他反思了现代的全球贸易体系和食品生产体系对于食品消费与安全的影响,并强调无论是食品的生产或消费背后都蕴涵着人们的伦理选择和价值判断,这些虽然精深却不脱离现实关怀的“追问”,无疑也可以启发普通读者在直面“舌尖上”的问题时,思考自己在“餐桌上”的责任。

 

整个活动的流程以研讨会的形式展开。首先发言的是荷兰农业参赞欧旭福先生,欧旭福先生从80年代起便开始关注中国的农业问题。作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巨变的见证者,他认为西方所经历的农业生产以及科技应用带来的问题,也将伴随着中国农业的飞速发展集中爆发出来。商业化运作的食品贸易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问题、生产者与消费者等食品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问题等等,都是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随后科尔萨斯教授生动了介绍了他在《追问膳食》中想要阐发的主要思想。他更加关注食品背后所包含的社会属性,认为食物不仅仅是能量和动力的来源,更体现了人们基于某种价值所做的选择,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态度。

 

他之后列举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减少生物多样性;农药、化肥的使用所引发的水土污染、消耗稀有资源等危害;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气候变化的问题;贸易不平衡导致在国与国之间以及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扩大,以及由此威胁到社会秩序稳定的问题;同时,动物工厂的急剧扩增也引起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反感与抗拒;此外,由于现代的食品消费者看不到食品生产的过程,失去了与食品的直接联系,因此造成的结果是浪费对人们来说成为家常便饭,因为他们并不珍惜食物。科尔萨斯指出,在他们的国家荷兰,每年就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被丢弃,遭到浪费。因此,他也强调要提出一些伦理准则来规范现代农业体系并且重新考察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可持续性的标准、代际公平的原则、对动物权利的关注以及消费者的权利和责任等等伦理尺度,都为我们重新思考食品生产问题提供了全景式的理论视域和决策参照。

 

活动的最后,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建军、清华大学的蒋劲松以及国家行政学院的胡颖廉就所谈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关于动物权利问题的探讨将研讨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尤其是蒋劲松老师批评科尔萨斯在书中仍然反对素食主义,并没有将保护动物权利的原则贯彻到底。蒋老师运用著名政治学家罗尔斯所提出的“无知之幕”的原则进行反驳,指出如果人类知道自己有可能变成待宰的羔羊,就绝不可能同意将动物送上餐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来自山东大学的郭鹏教授以及来自兰州大学的胥刚老师的认可。现场讨论的热烈程度也足以表明大家对于食品伦理的关注与重视。

 

食品的选择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食品伦理问题的反思更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当然,无论是科尔萨斯提供的自由主义和商谈伦理学的伦理思想方法,还是诉诸我们自身传统中对和谐精神的追求,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反思我们自身的责任。在当下的中国,只有当更多的研究者与决策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来共同关注农业与食品安全问题并认真考察食品背后的伦理意义时,我们的餐桌才更能有保证,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