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自2015年改版后为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方面的综合集刊,服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语言文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收录的内容涉及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各二级学科的内容,包括语言研究、文学研究(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和外国文学等)、文献学等,此外还有书评等内容。主要刊登中国语言、文学等各学科的最新
本书分为文明传播、文献天地、汉学人物、马可波罗研究、艺术史苑、研究综览、基地纪事等部分,收录文章18篇,包括《欧洲文明里的中国特性》《日本汉诗的去中心化趋势及异质边界》《马可波罗所记中国的摩尼教、佛教和基督教》《韩朋溯源(下)》《吴大徵甲午战争期间致汪启信札简释》等,字数约40万字。
《北京史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辑的学术刊物。本辑设都城治理、史地考辨、制度名物、民国北平、当代北京共5个栏目,刊载城市治理、地理沿革、制度变迁、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论文12篇。全辑注重史料挖掘与考证相结合,探讨史学问题,丰富了北京史学研究的多个领域。
本书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类读物以“朝代”为线索的通史类写法,分“专题”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十个侧面。按照由形而下至形而上的逻辑顺序,全书分为十章,分别介绍服饰、饮食、建筑、婚恋、教育、姓氏名字号、礼仪、汉字、戏曲、思想十个传统文化的侧面。每章内部又按照“述源理流、观器明道”的理路,为读者先厘清每一个文化点的源起、嬗变,然
在成人眼里,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而在儿童心中,一年是很长很长的时间。这是一本涵盖中华传统美学、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启蒙书。本书基于儿童视角为画面设计基本元素,画面丰富、内容充实,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既可以让儿童欣赏书中精美的手绘插图,也可以用于亲子共读,拓宽儿童的知识面,让他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本书从儿童日常生活可以接触
《西域文史》是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与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合出的学术论集,本辑发表与西域相关的学术论文19篇,内容涉及考古、语言、历史、文学、民族、学术史等方面。
本书在厘清红色文化和山西红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山西红色文化的巡礼,分析了其当代价值以及生成机制、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传承和弘扬的路径:第一,勇于自我革命,发扬斗争精神;第二,全面保护、顶层设计。对红色遗产进行全面保护,同时规划建设山西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形成山西红色资源的整体效应,同周边省份形成联动效应;第三,系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
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将现代中国研究纳入汉学研究中,拓展研究方法和内容,倡导学科交叉。海内外学人采取不同的研究进路,目的都是找寻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之真谛,殊途而同归。“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自2013年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启动“新汉学计划”,助力培养汉学与中国研究青年人才。他们不远万里
本书利用出土的多方墓志等新资料,结合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唐宋时期史乘记载和具体实物,利用敦煌出土的各类文书,对唐宋时期回的历史进行考察,涵盖的内容主要包括10世纪以前的回鹘先民、漠北回鹘、西迁回鹘的具体史实及其与周边政权的交往,以及回文文献、佛教状况、文学成就、摩尼教的传播、回鹘文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