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朝(含十六国与南朝)历史研究论文集,共收录21篇文章。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几年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水平。
本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道”“生”等22个重要思想范畴进行了现代诠释,展现了中国传统范畴的合理思想成分在现代学术背景下的理论价值和应用途径,使传统智慧的古老“神韵”转化成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时代“新声”,具有新的解释功能和启发意义。
这是一部关于西汉200多年鲜活历史的写真集。作者遵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讲述了从高祖刘邦开基到王莽篡位的整个过程,通过明君强国、昏君弱国的具体事例,讲述了英明君王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重要作用。
政治史素来是清史研究的主干,近年来在社会史和美国“新清史”的冲击下又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故而对清代政治史研究成果的论述将是本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是海上丝绸之路(即中国和中国以外各地区的海上联系)的研究,一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即中国以外,但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各国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的研究。本书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论文集,时间和地域跨度较广,论题有关海外贸易、地缘政治等。展现了一种全球史的视角,为“海上丝绸之路”
本书以文化为中心,从考古学的视角展开讨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说明考古学视角的独特性;介绍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演变,尤其是文化现代性的诞生(解剖学上现代人的文化),探索人类文化的独特性;从农业起源与社会冲突出发探讨文明起源过程,侧重探讨中国文明起源;关注文化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探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问
本书以问题为中心,采取学科交叉的视野,揭示英语世界中的《春秋左传》研究在西方现代史学、近代天文学、现代语言学、**社会科学理论(口头诗学理论、后现代史学)等影响下产生的积极成果及其意义。本书利用中英文原始文献,在西方学术背景下展开对中国经典《左传》的英译与域外左传学的研究,在阐释英译本的学术特点与域外研究的学术话语体系
本书收录了罗振玉《集蓼编》《扶桑两月记》《五十日梦痕录》《本朝学术源流概略》四篇著作。通过自述的形式,概述了罗振玉的生平经历,并包含了罗振玉对清朝学术源流的论述,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罗振玉其人及其学术主张。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学术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主要刊发宋史领域学术论文,兼及辽夏金元史。此为第27辑,收录34篇学术专论,分为宋金元经济史研究、宋代政治史研究、宋代社会史研究、宋代社
中国古籍中保留了很多涉及长白山地区自然灾害和赈济的资料,以清代为最,不仅存世文献数量可观,而且体系严整,记载翔实。近代以来,西人入华,带来工业模式下的新型赈济之法,国人亦积极回应,探寻兼顾中西的道路。编者检索古籍,兼及近代西人著述,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参考域外中文资料,努力将目所能及的各类信息进行汇编、点校,希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