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學研究》爲陝西師範大學國際長安學研究院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此爲第五輯。本輯分爲“長安學與長安學者”“漢唐長安研究”“歷史文化探討”“墓誌研究”“典籍研究及書評”“四卷本《公元前後千年的陝西》樣稿選刊”六個欄目,對於促進“長安學”學術探索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套丛书记载了从神话传说-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历史,采用手绘画风和历史图片相结合的方式,选配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经过严谨考据,加上写实技法表现历史事件与人物装扮,让孩子身历其境,借以传达正确的历史常识,更可丰富孩子的美感经验。本书以孩子能懂的经验、语言,讲述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人、事、时、地、物,让原本抽象难
本書匯編清代金石著作《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九十四至卷一百三十)、《八琼室金石札记》、《八琼室金石祛伪》、《八琼室元金石偶存》四種,希冀爲長安學、地方史、學術史及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提供資料,以促進學術研究及社會文化的發展。
九色鹿·史事与史源:《通鉴续编》中的蒙元王朝
《宋史研究论丛》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的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本集刊注重学术研究中的“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主要刊发宋史领域学术论文,兼及辽金元史。此为第26辑,收录33篇学术专论,分为宋代政治军事史研究、宋代区域经济史研究、宋代科学社会史研究、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本刊在服务河北大学“燕赵文化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秉承校训“实事求是”之精神,推动燕赵地域文化研究,进而弘扬和发展燕赵传统文化精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及精神支持。作为文学院主办的刊物,本刊将以文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基础,开设地域文化研究、域外博览
本书期望从东亚交流史上非常重要的一环——“都城”的研究视域出发,在“东亚都城时代”形成与解体的背景中,发掘长安都城空间在日本的复制与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引起的连锁性反映。在横向轴上,本书选取了汉诗、日记、说话、绘卷、物语等文类,通过探讨不同文类在表现长安都城上的等级关系,深度剖析了汉文学与假名文学这两种不同书写载
本书通过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从白族口承文艺非遗的现状和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需要入手,系统梳理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建设的总体思路,深入探讨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协同保障机制、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白族口承文艺非遗信息资源建设的业务方法等问题。第一,白族口承文艺非遗的概念界定和发展概况。本书界定的白族口
本书是对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其发展状态的一个关注,主要视点仍然聚焦于理论与方法、书序与书评、学术综述等三个部分。
在日本,提到洛阳,人们常常附加一句:“原来是《三国志》中的洛阳啊!”或者“杜子春的城门还好吗?”这种亲切与关怀,仿佛这不仅是中国的古都,也是他们心灵的故乡。从古到今,日本社会处处可见洛阳印记:“洛阳”是京都的雅称,“上洛”在日语作为“进京”的同义词,一直沿用至今;奈良大佛分明可见龙门石窟卢舍那佛像的影子,让远渡东瀛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