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的几个问题》《牢牢把握清史研究话语权》《中国学者研究中的“内亚”概念及其问题反思》《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互动视角下东亚文明史的空间结构——兼论中国的历史空间》等文章。
这本书汇集了作者对中国傣族和东南亚傣泰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30余篇研究论文。研究探讨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傣泰民族的历史渊源关系、典型文化现象和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和当代的文化重构等。本书研究内容基本都是作者在几十年的田野研究基础上与历史文献相印证而写成的,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同时作者对傣族进行了几十年的长期
本书依据志怪小说、碑铭、墓志、方志、族谱等不同形态的史料,以温州与杭州等地方为主要案例,尝试从文本与书写的角度重建宋代社会史的图景。在宋代地方社会,小农与富户、胥吏与海商、巫鬼与寺僧,都市中的武人与权贵,以及新兴的士人群体,共同构建起地方社会的关系与网络结构。士大夫占据着全国行政系统的核心地位,但在地方社会,科举士人还
本书以三门塘村落空间为切入点,通过三门塘家族的谱系建构、宗教风水观念、历史记忆、村落组织、性别、仪式等多个方面探讨了与空间的关系,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空间,不仅进行共时性的结构分析,同时也关注了在三门塘不同历史时段,村落空间受社会政治经济力量影响而发生的诸多变化。通过对不同类型空间的论述来呈现不同层面的历史镜像,不仅仅用留
《蒋介石日记》能够反映出蒋介石主政时期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政治暗流,各方话语权争夺、潜在心态等。2014年12月19-21日,两岸学者聚会金门,以日记中的蒋介石为主题进行对谈,借此深化蒋介石研究,并探讨现代中国形塑的诸多关键时刻,期能裨益于学界。参会学者大陆方主要为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台方为来自政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五个割据政权,分别是汉族张氏的前凉和李氏的西凉,氐族吕氏的后凉,鲜卑秃发氏的南凉,匈奴沮渠氏的北凉。五凉政权管辖的范围东至今甘肃甘谷、天水,西及天山南北,将河西走廊等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包括在内。五凉历史是古代民族史、西北边疆史和古代丝绸之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分为绪论前凉后凉南凉
《清史论丛》坚持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办刊方针,以促进清史研究的发展与繁荣。凡是对有关清史的某一问题确有认真研究,哪怕这种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都尽量予以发表。文章字数一般不作限制。潜心研究、学风严谨、把握学术前沿是该集刊的重要特色。该集刊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本书打破学科界限,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将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学科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将中国古史研究中的考据法与图像学、新文化史等方法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梳理人类文明的演进,进一步扩展史学研究的路径和视野。本书稿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器物与图像、礼仪与宗教、古建与环境。器物与图像部分:现存的器物及其附
《劳动论要/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录收录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劳动力,劳动可归结为发展与自然界关系,即人类在自然压力下争取生命自由。该“需要”牵动劳动,无论满足生存需要还是发展需要,都需依靠劳动能力增长。后者呈现为理性发展。理性追求利益大化和效率大化支配个体生命活动。中篇分析劳动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作用凸显对
《燕赵文化研究》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本刊在服务河北大学燕赵文化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秉承校训实事求是之精神,推动燕赵地域文化研究,进而弘扬和发展燕赵传统文化精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文化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及精神支持。作为文学院主办的刊物,本刊将以文学等人文学科研究为基础,开设地域文化研究、域外博览、语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