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学》主要汇集以北京史研究为主的相关论文,为北京史研究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本辑主要栏目有北京史学四十年,以笔谈的形式形成了一组纪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北京史研究理论与成果回顾、总结的文章,涉及到北京历史地理研究四十年、北京戏剧史研究四十年、北京考古与北京史研究四十年等学术论文;除此之外还有历史书写与城市记忆、经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史学进驻全国史坛中心。本书从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这一深具典型意义的史学研究机构切入,来探讨十七年间(1949-1966)史学发展的具体状况。作为延安史学的化身,中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无疑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且在海内外有深广的影响力。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中科院近代史所视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
《中国史前沿问题探索》是中国史专业的专业基础。本书选取典型研究案例,内容结构由七个部分组成:一是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二是中国史研究的创新问题;三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前沿与问题,四是中国文化史研究前沿与问题,五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前沿与问题,六是中国政治史研究前沿与问题,七是中国环境史研究前沿与问题。通过对今年来中国史前沿问题
2015年10月25日,纪念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70周年学术研讨会25日上午在广州举行。是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大陆、香港、台湾及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及新闻出版界人士参会,提交了论文80多篇。本书即为此次研讨会论文结
《宋史研究论丛》是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主办的一份学术论文集刊,1990年由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创办。现任主编是河北大学特聘教授、宋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姜锡东先生。本集刊于1990年创刊,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主办,主要收录河北大学教师的宋史研究成果。2001年,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我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于1939年创作了这本书。出版后,即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很大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选的历史入门书,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本书以时间为序,鞭辟入里地洞悉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兴替变化,脉络清晰,简明扼要,行文浅显,逻辑性强,不仅可以满足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兴替
本书是我社集刊《近代中国东北与日本研究》(第2辑,由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主办,主编为陈秀武。本辑作者仍主要来自东北地区的高校和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各篇文章主要围绕伪满时期,日本政府或机构与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政治领域的活动展开论述。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歐亞古典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西域地區歷史、語言、考古、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要宗旨,發表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本輯收錄了國內外學者關於西域歷史、語言研究的18篇文章。有關於各語言文獻
目前学术界关于巴人的研究成果虽多,但从历史地理和生态人类学角度研究巴人的成果的较少,在研究手段上或用考古学手段、或采用文献分析的手段研究巴人,但多学科手段相结合研究巴人的也很少,因此本书尝试从历史地理学和生态人类学角度入手,采用多学科手段研究巴人,这是本书与其他同类巴人研究著作相比较为显著的特点。本书的主体内容分四部分
本书是一部填补历史空白、探寻人文源头的学术著作,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项积极成果。该书的著作者李书泰先生,虽然只是湖南张家界市一位从事本土文化研究的普通工作者,但他却能以如此鸿篇巨制贡献给学术界,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拍手称赞。李先生的这一学术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史学界的极大重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