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庙前盘子会——一部“文化遗产”的后现代多声部民族志》:作者通过山西省柳林县的“guo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盘子会与“县文物保护单位”——龙王庙这两个“文化遗产”案例的并置,揭示了在复杂的地方日常生活中“文化遗产”这一看似统一连贯的概念与实践体系所包含的种种差异、矛盾和复杂性。以人类学的文化遗产整体观视之
《台湾历史研究》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编辑的台湾历史研究专业学术刊物,登载自古迄今台湾历史研究领域原创性的优秀学术成果。内容涵盖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军事史、外交史及历史人物等各个方面,并适当刊载有关台湾历史研究的珍稀资料与口述史料,以期为台湾史研
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后金(清)的崛起过程中,对于蒙古元朝遗产的继承是满洲政权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以满洲对于蒙古制度、符号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利用为切入点,以清初(太祖、太宗、世祖时期)满蒙关系中的官号、名号借鉴,盟誓和质子制度及理藩院活动,会盟制,封爵等政策、措施为考察中心,从满洲的角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真相,《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
《海南历史文化》第六卷聚焦海南教育名家唐胄,从思想与实践、诗文研究、生平家世、影像志录四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唐胄的思想与成就,在思想与实践方面,重点论述了唐胄礼制思想、儒学思想、外交观念与海洋意识;在诗文研究方面,谈到了唐胄诗歌的满纸高风、别样情怀、对“仁”思想的诠释等;在生平世家方面,对唐胄的生平事迹、文献年谱等进行了考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专刊,主要刊载关于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相关史实与理论的研究文章。现为CSSCI来源集刊。本辑(第30辑)的“抗战史研究青年学者笔谈”“经济史研究”“文化与社会”“孙中山研究”等栏目较有特色,相关论文堪供学术界参考,其他文章亦有
龙岩又称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福建最重要的三条大江——九龙江、汀江、闽江的发源地。曾经是远古时“奇和洞人”“古闽人”“闽越人”的祖地和“南海国”的中心区域。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融合。近代龙岩是中国著名的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是红军故乡、将帅摇篮,是*思想初步形成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龙
先秦时期的社会发现与变迁在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书分别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发展、先秦时期社会生活、先秦时期战争与军事制度、先秦时期思想传统的奠定、先秦时期科学文明的发展、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先秦时期的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广大读者对先秦时期的社会形成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以史为鉴,更好的建
本书为第五期“中国近代史论坛”的成果结集,以文化积淀深厚、文人辈出的鄞州为个案,深入讨论了地方文化传统与名人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此次论坛致力于通过一个具体区域的地方文化传统,深入探讨地方的历史传统如何赋予乡土之子的精神世界以某种民族特性和乡土印痕;而这些深受外来文明洗礼的时代骄子又如何回馈故里、反哺家乡,由此揭示大传统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是反对日本法西斯肆虐和茶毒人类、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战争。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的情况下,经过14年艰苦卓著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它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