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这种“中国意识”“中国道路”“中国自觉”和“中国风格”,必须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阐述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及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书论述了从中国共产党创立时的宗教理论到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
中国宗教学的继承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所构成,其对宗教的论述触及宗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本书归纳、总结了作者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悟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涵括经典研读与实践探索这两大方面,以对马克思
本书将所录文献一分为三:译本、底本与传播。译本篇录入一九二〇一九四九年《共产党宣言》汉译全本六种;底本篇录入德、法、英、俄、日等文本,日文本为一九〇四年节译本与一九〇六年全译本,另附河上肇长文一篇。传播篇录入陈望道全译本问世前之各类文章,或全文,或节选,计三十六篇。
近些年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等方面已经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论著,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著作有《现实的人的理论跃迁: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度解读》(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理论溯源与意义探微——马克思恩格斯若干重要思想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应用性研究方面的著作
《资本论》导读是一些高校经济学专业和马克思主义专业开设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尽快地相对完整地掌握《资本论》中的主要理论。有关教材也要满足这个目的,它们的推出其实就是为了降低读者的阅读《资本论》的难度。但是,为了让读者能够同时了解《资本论》原著的状况,不少教材直接引用或只是略微改写原文,特别是与当前的实际联系不足
中国的理想与现实合一的一元社会结构,决定了需要世俗的信仰。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用理性”和“平民化”的特征,加上中国人传统信仰的心理结构,决定了需要有一种反映大多数人意志的世俗的政治信仰。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这个信仰是以体系的方式存在的,包括奋斗目标、核心价值观和民生政策三个层
20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动荡与危机。在此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第二国际理论家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争、西方共产党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发、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主要国家传播、研究与发展。不断出现的经济
该书在收集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试图梳理相关的研究,合理分辨西方马克思学界关于马克思早期政治学哲学的深刻洞见和过度解读,对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文本中的一些尚未引起学界足够关注的文献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呈现马克思这位19世纪思想家的哲学原像,使进一步的思想评价以清晰的历史事实为基础。
本卷作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九卷本的“序卷”,主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思想做出概述,阐明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对恩格斯晚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做出探索,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学术依循和思想指导;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过程及主题做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为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精学导读》是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导读,重点介绍了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精学导读》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理论内容以及传播与影响,尤其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