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精选和汇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重要著述,采用经过校订的最新译文,并附有各种必要的参考资料,以满足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的多层次需要。《文库》力求在时代特色、学术质量和编排设计方案等方面体现新的水准。《文库》包括三个系列:一是著作单行本系列,收录经典作家独立成书的重要著作;二是专题选编本,收录经典作
本卷译文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开放传统,试图为作为思想理论和政治思潮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研究作出贡献,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对当今资本主义的批判结合起来。译文主要涉及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作者包括国外左翼学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本书为修订版,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围绕“实践”“历史”“社会”这三个主要概念,深刻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重点分析和评介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等思潮以及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解读,系统阐述了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基本内涵、本质特征、理论价值,以及其内在的继承性和创新性,全面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演进的历史脉络、基本规律、时代意义和发展向度,并尽可能地
本书共分五个部分。绪论:图表+解读;第一部分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图表+解读;第二部分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图表+解读;第三部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图表+解读。第四部分是《资本论》感悟与探析。前面几部分是用图示、表格和曲线的方式,对马克思《资本论》理论体系、逻辑结构、原理范畴及其精神实质进行概括、归纳、抽象和提炼,为读者快
本书把“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个个体的概念来研究,也作为一个群体的整体的概念来研究。以早期马克思主义群体概念为纲,以早期马克思主义群体的代表人物个体概念为目,突出问题意识。本书深入研究了早期马克思主义群体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内容体系,以及该群体
陈先达教授年近九十,仍葆有童心,戏称自己为“85后”,保持着旺盛的学术生命力与高效的学术生产力,笔耕不辍。仅最近四年,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主流媒体上就发表理论文章20余篇。《一位“85后”的马克思主义观》即从上述文章中精选整版理论文章编撰而成。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位“85后”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坚定
这是一项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深化研究的项目,采用历史-哲学-人文的传统方法,选取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传播、新闻、宣传、文化等方面论述的经典文献,进行历史考证性质的研究,还原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本来的写作背景,真实再现经典作家论述的原本意思,以及这些观点得以产生的思想渊源。我们现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看到的马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的基本内容和逻辑结构为参照,为了配合医学类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工作而编写。本书注重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选取案例材料,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理解消化,体现邓小平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本书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时不仅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内涵与特征,还通过比较研究,梳理了中西方幸福社会理论;在比较系统地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同时,还结合中国化的实践来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幸福社会理论的科学性,使得科学的理论有了在实践中论证说理的生动史实。本书还结合现今社会中幸福经济、幸福政治以及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