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智慧谋略、人生进退的人生哲理书。书中通过剖析《东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故事,深入探讨君王与臣子在复杂权力格局中作出听或不听、说或不说的决策逻辑,提出“成败兴衰的关键在于背后的决策逻辑”的观点,并为读者提供了“人生进退图”这一决策模型,旨在帮助读者在信息纷繁庞杂的现代社会中精准识别并采纳有益的建议
《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是一本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书成于公元1602年,全文分四个部分。作者
本书对集体主义从政治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度解读:一是从人性论观点看,集体主义是“天下之大公”的合理规范;二是从人道主义理论看,集体主义是“互助、利群”的道德准则;三是从儒家“群、分”思想看,集体主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乎群体的公共原则;四是从儒家“和、同”思想看,集体主义是“一带一路”的伦理基础。深入剖析了小我与大我、
本书是一部帮助人们重新找到幸福感的心理学通俗读物。全书从认知、情绪、思维、行为习惯等角度出发,结合历史上经典的处事理论,分析现代人被生活的杂乱和琐碎困扰的种种原因,并针对每种原因提供解决方法和实践工具,教导人们如何重建生活秩序。每个人适合的整理方式都不同,一味模仿、套用别人的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只有先了解自己,通过梳理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把修身齐家作为从政起点。齐家这一环节,是联系修身与治国的纽带,在历朝历代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题。本书汇集了司马迁、杨震、诸葛亮、谢安、魏徵、颜真卿、杜佑、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岳飞、文天祥、于谦、杨廷和、王守仁、张英、林则徐、曾国藩等二十位古代名臣的齐家故事和庭训言论,其
本书为数不多的从哲学角度反思财富的一本书。作者认为财富不仅是好的,也会成为道德问题。第一章直入这一中心主题,并说明了从特定正义论角度对财富进行道德反思如何具备初步合理性。第二章中,财富概念被限定为金钱财富,并探讨了在何种情况下一个行为者才算富有。第三章通过对金钱财富的衡量和财富、权力及社会地位之间的关联,进一步论述了财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该书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书中以传统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教训子弟,插叙亲身见闻,广涉人情事态,兼及博物、志异、艺文、考据、算术、医学等方面。虽言多训诫,亦多辨证时俗之谬。全书叙述生动,风格典正
本书精心选择的20个成语包括: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人善邻等十个成语,以及从善如登、先忧后乐、铢积寸累、行胜于言、志存高远、饮水思源、无远弗届、任重道远、愚公移山、海纳百川等十个成语,总共20个成语,从这些成语的前世今生说起,围绕着每个成语开展既有意
同频影响力
本书跳脱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或文字释读式的写作方法,而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将重要的家训内容与历史人物、典故融为一体,点面结合、寓理于情。作者身为大学教授,长期关注我国的教育体制,他主张现代教育应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尤其要从家训家教中获得启示,汲取古人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