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政治理想家。他上承上古五帝时代至夏商周文明之精华,下开中国两千余年政治思想文化之正统;他一生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政治目标,想要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希望达到“天下归仁”的理想境界,实现“大同”社会的秩序梦想。虽然乱世的形势没有能给他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与舞台,治世的理想没能实现,但他的政治思想
本书稿是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成果。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彝族孝文化源远流长。在切入点上,著作作者在中华孝文化的大背景中对彝族传统孝文化加以研究,对彝族传统社会对老人生前“事之以礼的孝”、死后“葬之以礼的孝、祭之以礼的孝”,以及人生仪礼中的孝文化、彝族古籍所负载的孝文化,以多年积累的材料进行了全面而
这是一本与孩子共同探讨幸福的哲思图画故事书。通往幸福的途径首先来自沉思和思考吗?如何定义幸福,如何测量幸福度,有无休无止的幸福吗?让我们穿越回到过去,与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对话,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的。“要想得到幸福,你要首先认识你自己。”柏拉图关于幸福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你又怎样看待笛卡尔的观点--“不要妄断任何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追求。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左宗棠、弟弟曾国荃、儿子曾纪泽等都秉承他的教导而成为出将相的显赫人物。他的家训仍然被当作家教经典;他教育子弟的很多理念和具体方法,仍被广泛借鉴。曾国藩的家教之道,值得每个望子成龙的现代家长和追求卓越的年轻人好好学习。 本
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本书介绍投资思想家查理·芒格的投资、学习与人生心得。收录的近30年来芒格的十一篇重要讲稿,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聪明才智。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从古代的雄辩家,到18、19世纪的欧洲文豪,再到当代的流行文化偶像,这些人的名言他都能信手拈来,并用这些来强调终身学习和保持求知欲望的好处。
本书全面深入地解读“人的尊严”在中西伦理思想史中的主要观念、基本观点,力图对“人的尊严”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脉络进行综观性考察,以期为具体实践领域的分析确定哲学立场、价值基础和逻辑起点;从政治伦理学、法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视角具体分析“人的尊严”在当代的际遇,竭力阐发“人的尊严”在遭遇各种挑战时所应有的全面、正确、合理
本书探讨了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人的自由意志及其相应的道德责任:如果行为由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所决定,我们是否还具有通常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所说的那种道德责任?作者基于对因果性与自由意志关系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由意志在道德哲学上的重要性,并从新的角度探讨了道德和生命的意义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处理人际
本书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行政伦理法制化的渊源、可行性、现状及实现路径等,对认识行政伦理法治化有一定的裨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伦理法制失范导致的行政权异化或行政违法现象。目前行政执政或者执法中,存在行政伦理失范现象,这些既有宏观政治和行政体制因素,也有国家工作人员的伦理道德素质因素,我们要从法学视角去分析其存
本书主要介绍和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并从哲学角度来分析我们遇到的各种伦理学问题,同时面向未来技术发展探讨社会规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