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带领读者走进二战中期的相持阶段,走近非洲战场上那艰苦而壮观的历史景观。主要内容包括:第八集团军陷入绝境、“火炬”作战计划的决定、我的开罗之行。改组司令部等。
《文化记忆》是扬.阿斯曼系统提出“文化记忆”理论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记忆(有关过去的知识)、身份认同(政治想象)、文化的连续性(传统的形成)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在古代埃及、以色列和希腊三种高级文化中,有关过去的集体图像如何构成,对民族身份的确定和强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文化记忆又是如何形
全书分为世界卷和中国卷两大部分,收录了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有研究价值和最受人们关注的众多历史悬案,内容涉及失落的古文明、帝王身世、战争悬疑、宫廷政变、名人之死、文化谜团等。
《世界简史》于1934年出版,先后印行几十次,影响极大。上卷以亚洲为起点,叙述从世界文化的起源至欧洲的兴起的历史事实,中间还穿插了东方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欧洲的影响。下卷从世界列强的形成和殖民事业的发展讲起,系统阐述了欧洲列强如何主导近代世界史的进程。全书倡导中国文化本位,在参考西方史学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场战争,也是世界现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场由日德意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席卷的大战,给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但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经过协力奋战和流血牺牲,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与和平,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5卷)》表达我
在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套装1-5卷)》过程中,力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进程和结局,探索战争的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维护世界和平提供启迪和借鉴。
本书以伊比利亚人发现大西洋之前的传说与现实开篇,既描述了冒险家们在大西洋上的经历,又叙述了各强国在大西洋上的贸易和争夺;既有大西洋上港口的描写,也有发生在大西洋的重要历史事件的记述,还全面分析了海上民族的命运改变等。
本书介绍了20世纪世界史,内容包括:战争与革命(1914-1930)、战后欧洲及其帝国、冷战与西方、冷战和东亚革命、第三世界的非洲和拉丁美洲等。
《老照片(第100辑)》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每年出版六辑。专门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文章,关注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辑《老照片》里述及的人物有苏慧廉与翁氏后人的交往、孔德成与日军占领曲阜等,供读者阅读。
《世界史论坛》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当年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已经在其他报刊发表的研究成果则不在此列。内容涉及世界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及当代重大历史事件,致力于探索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在提高我国世界史研究水平,加强相关学术信息交流,培养新一代学人及推动学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