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15个案例,大部分为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片区共同主办的”2022年度社会工作教育实践案例大赛”的获奖案例。全书的内容丰富,涉及实习教育和课程实践两大主题。从案例经验可以看出,这些案例的实践者是用心、用情、用力在做教育实践,这反映出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激情和奉献。本书的内容
这不是一本学术著作,也不是一部小说,而且一个一个喜乐忧愁、辛酸苦辣交织起来的生命故事,是一部关于一线社工们的自传体叙事性的书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每一位社工的真实写照。他们怀揣对他人的关爱和社会责任,踏入了社会工作这个充满挑战而又温暖的行业。书中有的社工讲述了自己由一个留守儿童成长为社工的艰难历程;有的分享了在四川地
钦差大臣制度是清代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清代文献对钦差大臣制度的记载散且杂。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清代官方实录、档案以及个人文集、年谱等史料,全面梳理清代(1644-1850)钦差大臣的源流,人员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视野下的派遣原因、权力、与地方官员的关系,管理规定,历史演变,及钦差大臣在清代政治中的作用和评
《中国海事商事仲裁评论(第二辑)国际仲裁的区域协同和实践发展》是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推出的专业文集。《中国海事商事仲裁评论(第二辑)国际仲裁的区域协同和实践发展》强调立足我国仲裁发展实际,充分展现我国仲裁的理论特色和实践优势,探讨国际仲裁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成果,为我国仲裁的进步提供参考思路。《中国海事商事仲裁评论(第二辑
《中国体育法治发展报告(2023)》包含1个总报告、6个领域(即体育立法、体育行政、体育组织、体育赛事、体育纠纷解决、体育法学研究)的分报告以及附录。其中总报告主要从宏观层面介绍中国体育法治2023年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立法概况、法治实施概况、法治监督概况以及法治保障概况。分报告第一篇介绍全民健身地方立法的发展情况;第
在当今信息化、数据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法律领域亦不例外。本书紧扣时代脉搏,深入探讨大数据在法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对海量数据不同维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相关法律领域的发展动态,预测未来趋势,为司法实践和法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本书包括大数据分析数字法治焦点法谈三个部
作者创造性地采用法院对法条的适用频度这一客观标准,从1044个民法条文中,选出法院判案适用频度前100的条文来阐述民法的原理。书稿共15章,分别为民法条文·适用频度表前10的介绍与学习方法;民法条文·适用频度表前100的概观(频度顺序);民法条文·适用频度表前100的概观(条文顺序);民法通则;民法总则;物权;作为优先
本书收录了张星烺《中西交通史》、姚宝猷《近世中外文化交通史》两种未刊讲义。《中西交通史》为1930年代张星烺在北平师范大学讲授中西交通史课程的讲义。讲义分14部分90节,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清代之前的中西交通史。与其后来所开设的欧化东渐史课程,前后相续,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西交通史。该讲义是了解中西交通史课程不可或缺的文献,
《宋代使行文献研究》正文共七章,对宋代使行文献的文体渊源(即宋代之前的使行文献梳理与概述)、宋代使臣的四种使行文体(行记、图记、记行诗、语录)、宋代使行文献之间的异同、传播与影响等具体文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使行作品的撰写,主要集中在宋代,这是因为宋代复杂的周边环境所决定的。两宋时期的使臣行走在南北政权之间,奔波于不同民
本书对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依赖的地理与社会环境、其历史演变与传承及相关领域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与评价,其中,第一章阐释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所依赖的地理与社会环境,正是中国这种特殊的地理、经济、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不同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第二章对先秦至明清时期中国福利思想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