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宋代基层文官通考》系列著作之一种,采用辞典体例编纂,以人物为线索,汇集成书。卷首对本书所考订县丞设置、沿革、执掌、作用等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使读者对相关职官有较为清晰认识。《目录》以宋朝每一皇帝为一卷,最多为十八卷,时间不确定者附后。以年号系时,将各朝代任职县丞依次排列。所有列入通考的职官人物,
本书收录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报告、决议、讲话、名单等重要文件,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深入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学习会议精神的必备材料。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不绝,中国文化持续发展,从未中断,数千年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保障。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发展和凝聚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极强的地域融合特征。湘学是极富湖湘地域特色的学术思想,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史上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湘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全党必
本书针对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谣言的甄别方法与组态路径开展系统研究。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以信息人、信息和信息环境为核心理论的传播机理系统模型,深入挖掘网络谣言传播中的主题关系、谣言甄别以及组态路径。采用知识图谱、区块链、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探究社交媒体平台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引导问题、谣言甄别和溯源
本书试图采用“顺时而观”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天下”“天下秩序”“国号”“天下之号”“中国”“王朝”“皇朝”“边”“边疆”等重要概念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近代以来习惯于从“后见之明”的视角,基于西方历史和近现代概念来理解和叙述中国古代史,但由于两者无论是在历史进程,还是在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无法契合,也就自然而
本书扬弃以往学者“官制”研究的老路,基于西周金文,从政治制度的角度研究中国最早的官僚政府——西周政府——的组织原则和运作逻辑,阐明了西周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以及权力的行使方式。作者还论述了地方诸侯国的权利、义务及其政治地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官僚制理论,批评了早期古代国家的各种模式。此次增订再版,作者特别收录了出版后与罗泰
一、本书内容提要 《南台旧闻》成书时间为1739年前后,是一部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文献,该书不同于《宪台通纪》《南台备要》等断代史古籍,黄叔璥搜集了从秦汉至元明的200余种古籍史料,从中选辑而成《南台旧闻》一书。 全书共16卷,20余万字。校证者的工作是对《南台旧闻》进行校证和注释
本书以清代县级政区的调整过程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与地理学研究方法,揭示有清一代县级政区调整的时空格局。书稿立足空间视角探究县制,目标是丰富和完善历史政区地理的阐释框架与理论建构。书中作者逐一梳理清代县级政区调整的程序、主要模式与侧重,分析县级政区调整的模式选择;选取典型案例,剖析不同调整模式对县级政区层级规范、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官员向地方耆老咨问利弊、听取民意的政治传统。及至16世纪中叶,该政治传统发展为以绅士耆老共同集会议事、向官府递交“合邑公呈”为特征的地方公议。本书系统研究了16—18世纪绅士耆老地方公议的历史演进、运作程序、运用范围等问题,揭示出明清官府与地方社会如何通过地方公议机制进行沟通、妥协,进而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