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热度持续不减,但是在西班牙,《三国演义》的传播与译介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书旨在深入剖析《三国演义》现有西班牙语译本的翻译、出版模式,从生态类、物质类、历史类、社会类和语言类文化负载词五个层面,结合《三国演义》西译本中的翻译实例归纳总结其翻译策略、文化转换问题,以其在西班牙的传播接受
第一部分是第1、2、3章,主要是聚焦波斯和波斯与希腊之间的关系,分析战争的起源,认为波斯地方管理的松弛、地方矛盾的复杂、波斯对希腊半岛内部的干预是希波之间发生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包括第4-10、合计7章,主要从军事的角度分析战争的胜负和主要战役的历史地位,展示了历史现实中的希波战争的真实面貌。第三部分包括最后四章,
纵览世界文学史,自然主义是继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思潮之一,在19世纪欧洲社会大变革、自然科学大发展的背景下,文学领域的变革也悄然发生,自然主义文学初步形成。本书稿以19—20世纪自然主义对英国作家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实证批评、审美批评等方法,在对自然主义影响问题进行详细考证的
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的英文版由全球教育出版机构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出版。本套丛书自从1992年面世以来,至今已改版七次,是国外诸多世界知名大学人文系的教材,在读者中享有很高的评价。本套书以其跨学科的知识谱系、全球化的学术视角、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探讨和研究世界文明的脉络,内容涵盖世界范围内历史、哲学、宗教、民俗、文学、绘画
.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英文西方文明史教材,系统讲述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到现代的西方文明发展进程,体现中国视角和批判性思维。感谢国际关系学院、昆明城市学院,以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北大历史学系朱孝远、北师大历史学院杨共乐三位教授推荐,本书配套慕课已在“学习强国”“学堂在线”“智慧树”“中国高校
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对外界的了解与认识也就越来越迫切。在这个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在国内迅速成长。区域国别研究是大国的需要,只有大国才有进行区域国别研究的强烈要求。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对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国家对
本书涉及的时间从史前时期到中世纪,主要介绍了亚欧非等区域在此时间段内从文明的诞生到不断演变的过程,以及在此期间主要的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特点。
全书以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首席专家曹顺庆在《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设的文明书写与文明互鉴栏目为基础,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参与,以重写文明史为核心,探讨为文明定义提出中国方案的可能性。世界上许多重要的思想家都参与过世界文明史人类文明史的建构和书写,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
尽管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割裂、冲突、战争一直在上演,但人类对创造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憧憬一直没有泯灭过。在这一过程中,古代东地中海共同体建构研究(公元前1361-前332年)无疑是人类探索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有确凿文献可考的较早的典型历史实例之一,非常值得中开展跨学科研究,回顾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本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