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运行技术是实现航天器在复杂空间环境下独立、可靠运行的关键,而自主导航和自主诊断重构是其中的两大核心难题。本书提出了一类二阶动态系统诊断、重构和观测能力定量表征理论方法,创新发展了可诊断性、可重构性和可观测性理论,创新突破了自主诊断重构和自主导航技术,实现了理论发展、方法创新、技术突破和工程应用的完整闭环。
本书面向飞机驾驶舱人机交互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遵循互补式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向混合式人机智能交互技术的演进路线,从人机智能交互信息语义建模方法、人机智能交互网络建模方法、多模态人机智能交互设计方法(触控交互、语音交互、体感交互、眼动交互)、人机交互异常行为监测方法、人机交互意图识别方法、人机界面重构与负荷均衡方法、人机演化博
本书围绕空空导弹协同制导律设计方法,依次介绍协同制导相关基础理论、时间约束下的多弹协同制导律、空间约束下的多弹协同制导律,以及实际工程背景下(导弹脉冲式火箭发动机推力、导弹无推力)的拓展应用,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另外,对于抽象的几何代数理论仅给出相关结论,证明过程未予以展开,力图使数学概念服务于工程应用。
本书聚焦典型飞行器结构面临的多源不确定性因素,系统介绍并深入探讨了多特征动态载荷识别的非概率集合理论方法。内容涵盖空域集中与分布载荷的时域演化过程和频域统计特征识别,研究了识别过程中病态性抑制、不确定性分析与传感器布局优化等关键问题,最终构建了一套机理-数据驱动的动态载荷集合边界识别理论体系。全书内容包括不确定性动态载
本书在深入分析未来空间及城市作战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对包括多卫星系统及多无人机系统在内的多无人飞行器的智能自主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全书以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提炼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星群协同观测的智能任务决策、路径规划和自主协同控制,以及大规模无人机的静态/动态目标观测任务决策、类脑智能攻防对抗及无人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固定构型飞机和可变体飞机,包括气动弹性建模和气动弹性主动控制两部分内容。气动弹性建模部分包括常规时域建模方法、高精度时域建模方法、参变气动弹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建模方法以及弹性飞机飞行动力学与气动弹性统一建模方法;气动弹性主动控制包括突风载荷减缓控制和颤振主动抑制。本书在理论上论述详细,并配有数值算例验证理
本书系统介绍激光支持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数值仿真方法;具体阐述推力器固体工质激光烧蚀、烧蚀羽流膨胀、等离子体电离与加速等过程的建模方法,仿真揭示固体工质的热传导、相变、蒸发和相爆炸机制,阐明固体工质的热烧蚀、组分演化、加速输运等行为机制。
本书首先对国际、国内主流的霍尔电推进、离子电推进及电弧电推进技术进行了介绍,其次对以上三种电推进技术中的电源技术重点说明,依次分析霍尔电推进电源、离子电推进电源和电弧电推进电源的组成及设计方法,最后对电推进电源的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进行了介绍。
涵盖当前世界主流民用飞机发动机机型,包括空气系统、操纵系统、排气系统、显示系统、燃油和控制系统、启动点火系统以及FADEC系统。全书以CFM56系列、IAE-V2500系列、GE系列为例介绍民用高涵道比飞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组成、电子控制系统原理、电子系统信号交联及处理、维修及排故等,并穿插民用飞机发动机的适航审定技术
本书对高超声速进气道-隔离段中激波串的流动结构、振荡特性、流动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矩形超声速等直隔离段中扰动对激波串的影响机制,描述了激波串振荡过程中流场的空间振荡结构及不同振荡结构之间的运动关系,介绍了弯曲超声速叶栅中激波串流场的演化规律,揭示了均匀来流和背景波系作用下的内凹通道中激波串流场特性,阐明了内凹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