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自古以来,月亮便承载着中国人深厚的情感,宛如国人的另一个故乡。那奔月而去、一去不返的嫦娥,与我们在每一个深夜遥遥相望……。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并由国家航天局将探月任务命名为“嫦娥工程”。本书讲述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参与嫦娥工程的历程,以及在型号研制过程中
空间推进系统自主健康管理是实现航天器自主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航天器自主健康管理可在没有地面人员参与的条件下,确保航天器在未知和不确定运行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减少对地面操作的依赖,降低运行管理成本,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本书以典型的航天器推进系统(DFH-4卫星推进系统和DS-1推进系统)为研究对象,系
航天器的微振动会影响到载荷的性能,在高性能航天器的发展过程中愈发受到重视。在我国迈向世界航天强国的征程中,微振动的研究会出现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本书聚焦高精度航天器的在轨微振动测量、辨识和控制问题,着重对微振动的影响、频域特征认知以及靶向控制方法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了微振动对高精度航天器的影响,将微振动按频带划分为低频
近年来,随着载荷分辨率水平及模式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对卫星的姿态指向精度、姿态指向稳定度以及姿态机动过程中的稳定跟随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的。它不仅深入探讨了一种新型“浮体式卫星”的概念和原理,而且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敏捷控制设计方法,突破了传统卫星控制的局限性,使得卫星在敏捷动中成像研究领域能够实
本书系统深入地论述机载主动防御中的多约束制导与优化原理、模型、理论及仿真验证。全书共7章,首先概述飞机主动防御技术的新进展,引出基于防御弹的主动防御技术路线中的关键技术,即防御弹的气动外形高效优化技术和多约束制导技术;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效气动优化框架,设计机器学习技术在气动优化领域的运用方法;建立基于计算几何的多约束
自主运行技术是实现航天器在复杂空间环境下独立、可靠运行的关键,而自主导航和自主诊断重构是其中的两大核心难题。本书提出了一类二阶动态系统诊断、重构和观测能力定量表征理论方法,创新发展了可诊断性、可重构性和可观测性理论,创新突破了自主诊断重构和自主导航技术,实现了理论发展、方法创新、技术突破和工程应用的完整闭环。
本书围绕空空导弹协同制导律设计方法,依次介绍协同制导相关基础理论、时间约束下的多弹协同制导律、空间约束下的多弹协同制导律,以及实际工程背景下(导弹脉冲式火箭发动机推力、导弹无推力)的拓展应用,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另外,对于抽象的几何代数理论仅给出相关结论,证明过程未予以展开,力图使数学概念服务于工程应用。
本书聚焦典型飞行器结构面临的多源不确定性因素,系统介绍并深入探讨了多特征动态载荷识别的非概率集合理论方法。内容涵盖空域集中与分布载荷的时域演化过程和频域统计特征识别,研究了识别过程中病态性抑制、不确定性分析与传感器布局优化等关键问题,最终构建了一套机理-数据驱动的动态载荷集合边界识别理论体系。全书内容包括不确定性动态载
本书在深入分析未来空间及城市作战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对包括多卫星系统及多无人机系统在内的多无人飞行器的智能自主决策问题进行研究。全书以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背景,提炼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星群协同观测的智能任务决策、路径规划和自主协同控制,以及大规模无人机的静态/动态目标观测任务决策、类脑智能攻防对抗及无人
本书系统介绍激光支持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数值仿真方法;具体阐述推力器固体工质激光烧蚀、烧蚀羽流膨胀、等离子体电离与加速等过程的建模方法,仿真揭示固体工质的热传导、相变、蒸发和相爆炸机制,阐明固体工质的热烧蚀、组分演化、加速输运等行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