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采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儒道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它似语录,却拥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它似随笔,却拥有随笔所不及的整饬。它是一部文辞优美、含义深
拥抱各种形式的幸福,独处也算是一种。孤独,在现代社会似乎是个贬义词。在小说中,一个孤零零的房子的形象,无论是在荒原上,在峡谷中还是在悬崖顶上,往往意味着悲惨的故事。同样地,一个单独站立,坐着或用餐,也不是理想的方式。它常常被用来作为孤独、没朋友和不快乐的暗示——一个需要被激励并且生命可怜的人。这是小说式的懒惰。然而,这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研究近期新进展。本书内容全面,典型案例与生命伦理学理论相结合,文笔流畅,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是一部很好的生命伦理学教材。本书版入选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及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师、临床医生及生命科学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由印度心灵哲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演说和作品集结而成。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首先发表在英国的克里希那穆提信托基金会的《会刊》上,有少数几篇曾首次发表在印度和美国的《会刊》上。全书包含了由克里希那穆提口述的十六个短篇和克里希那穆提写下的三篇篇幅较长的文章,
家风家训与乡风文明建设-(山西闻喜裴柏村的个案研究)
这本书不是一本绝对严肃的心理学和脑科学图书,它里面装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每一个在恋爱和成长中感到失控和痛苦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从而收获一个让自己感到满意的人生。
本书为“孔子研究院翻译中国”系列之一,将儒家角色伦理建构为当代伦理话语中的艺术术语。本书提出的整体哲学基于关系的首要地位和对人的叙事理解,并且是对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挑战,后者将人定义为离散的、自主的、理性的、自由的,并且通常是自私的代理人。儒家的角色伦理从一个关系构成的人的概念开始,把家庭角色和关系作为发展道德能力的切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人类文化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伦理学的专著,规定了西方伦理学和西方文化的基本话语,中世纪被托马斯·阿奎那系统阐释结合到基督教伦理中之后,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本书由邓安庆翻译。其重在注疏和导读的译本主要是为大学生作为课本阅读,对这样的经典需要不断重译,以勘正其本义,发掘其义理,使其成为我们
传统家训,是指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形成和繁盛起来的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一定时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内容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传统家训,不仅在中国宗法—专制社会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家庭教育形式,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步入世界化、近代化的历史过程中,仍然有极强的影响,如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人
《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本非常重要的关于家训家风的著作。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给予高度评价。本书以《颜氏家训》善本、校勘、句读为基础,钩玄提要,在每章“提要”、每节标题拟定、每节注释和原文大意中予以概述、点评并指出其思想来源和亮点,对于文中涉及的名物、典章、制度、风俗、重大历史事件、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