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菜根谭》《围炉夜话》被世人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该书问世四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魅力,被广大读者所熟知。《万卷楼国学经典(珍藏版):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等篇章,共十二卷,告诉人们涵养心性的方法及处世之道,表现隐逸文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乐处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于六十九岁时所作,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全文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文章篇幅虽然短小。但是寓理内涵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尽现真善美中华文化,论证“种瓜得瓜”“善有善报”“积极进取”“有愿皆成”的道理。平实而无
本书以工匠精神为出发点,从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中整理、挖掘和提炼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对大国工匠的解读,培养学生正确认知、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为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书的编写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需要。通过工匠精神溯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三个部分,培养学生正确认知工匠精神,感悟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全书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人格也是一种能力,通过培养不断成长的能力。本书围绕人格的三大关系、六大子人格和十大能力的框架,通过点面结合的理论和实践,阐述“人格”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十篇关于人格教育的文章,通过案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生动讲解了什么是人格教育以及该如何去实践等。本书案例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行文逻辑严谨,能够充
作者以承担的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为依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分析影响基于“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及因素。本书共八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工匠精神的国家战略;第二部分工匠精神的国外样本;第三部分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清空错误观念,实现爆发式成长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走出所谓的舒适区?为什么舒适区慢慢不再舒适,变成了习惯区?舒适区不可能永远舒适;而让我们感到痛苦的是,积习难改!在人生中的某些重要时刻,我们会碰到探索的天花板,感觉遇到了瓶颈,开始变得迷茫。这时,我们要如何自我更新,实现人生的跃迁呢?这种思维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同类作品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种,被认为可以“家置一编,奉为楷式”。用现代人的眼光看,摒弃了其中封建消极过时的内容,书中所提出的治家教子之方和为人处世之道,有许多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书中还反映了南北朝时的社会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就“生与性”,“周初宗教中的人文精神”,“孔子、孟子、荀子、《中庸》、《易传》关于性的问题”以及先秦儒家思想等问题为中心,以“性”为经,采用归纳法,完整考察了周初以迄战国诸子中的相关论述。作者认为,人性论是中国哲学思想史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并且人性论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原理和动力,通过此书,可以
本书共有93篇随笔。阿兰引经据典或用生活周遭的实例,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题。他的思虑缜密、风格清新,常用具体而新颖的意象来捕获读者的注意力并提出他的论点。阿兰探讨的议题往往相当复杂,但缺以浅白的文字陈述,不带哲学用语或术语,每一篇都呈现出一种幸福的维度,一种我们能够自己创造的幸福。在书中,阿兰从许多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