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饶有趣味的科学哲学书籍。作者着重于探查,在人类科学上出现重大发现的关键时刻,人们的思维是如何努力并且是如何被引导到这些重大的发现层面的,对我们了解科学的发展史和关键环节,具有权威性的价值。 ?过去的努力一系列的杰出的努力,是必要的。不仅是在知识增加的意义上有价值,更是在了解科学认知的来龙去脉的意义上有价值。对
《机械宇宙:艾萨克·牛顿、皇家学会与现代世界的诞生》,17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天才的时代”,但它同时也是一个骚动的年代。尽管自然与超自然仍然密不可分,疾病是被认为是上帝降下的惩罚,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并未分家,但是人们也在这个莎士比亚世纪的尾声开始梦想秩序完美的世界。伽利略、哈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尔……当17世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众多杰出的科技发明创造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构成了先民智慧的历史回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卡丹就认为中国人的磁罗盘、印刷术和火药是整个古代无法与之相比的三大发明,其后这一说法又因培根和马克思的强调而影响巨大。加上造纸术之后,四大发明的提法在20世纪被广为传播。然而,四大发明远不
作者基于科学本身的历史发展以及伟大科学家对科学内容所进行的系统性揭示,从不同的逻辑角度考察精确科学的系统结构,并从这个一般观点出发,发现了到达特定学科如代数、几何、物理和化学的不同的概念性构建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仔细分析了概念本身的功能,并回溯到它所依赖的预假设。在精确科学中,作者带着前所未有的自觉和热情,把注意力
面对当前国际地形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南北*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获得国家批准,正式以南北专项为背景,我国相继组织实施了第五次和第六次北科学考察,南地区环境遥感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得以开展,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考察数据和研究成果。《南极地区环境遥感考察图集》以大量遥感图片总结了专项实施以来南极地区环境遥感考察
《南原地区环境遥感考察》成果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南极环境遥感考察》,共分为7章,第1章为总论,介绍了本项目的背景、课题的设置情况、任务分工、考察获取的主要成果与总结;第2章介绍了南极环境遥感考察的意义与目标;第3章介绍了本次考察的主要任务;第4章详细介绍了考察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及数据处理过程;第5章为南极环境遥感考察
本套丛书将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发展历史的阶段性特点来考量,拟设十个专题,具体内容见附件。我们将通过断代的方式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从远古到1919年的发展历程,重点陈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科学家的思想成就及其特色,把"中原王朝科技思想史"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科技思想史结合起来,既重视研究儒家科技思想的主导地位
以中国第7次、第14次南极考察和首次北极考察作为叙事依托,有重点地介绍了极地考察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包括考察、环保、过年、出游、越冬、航海、航空等方面,较深刻地揭示了南北两极所具有的科学和人文价值,包括企鹅、鲸鱼、海豹、冰山、极光等自然景观,以及主权、性别、旅游、文化等人文情况。尤为珍贵的是,还有南极葬礼、浮冰卸油和
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
科恩作为综合史大师,在科学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恩的综合史研究特征表现在:研究主题的综合性、研究思想的综合性、研究方法的语境性。对他的研究呈现逐步升温的趋向。本文在发掘、搜集、整理和分析科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语境分析方法,将科恩放入广义的认知、科学、社会、历史语境中,研究科恩的编史思想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