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西方”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交通的逐渐发达,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的不断扩大,中国人所说之“西方”也是不断延伸、不断变化的。 本书所讨论的,是历史上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的想象、探索和认知的过程,是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过程。这也就是中国人的世
本书从文明演进的视角出发,以全球史的视野鸟瞰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时间上从古代农业文明论及现代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空间上跨越各文明界限,兼顾各文明的独立演进与彼此交融,囊括文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维度,是一部通俗易懂又简练的文明史读本。本书语言简明,框架清晰,系统介绍了世界文明6000多年的辉煌历史,内容宏
在漫长的历史中,连接印度与中国、前现代东亚与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被视为一个长期形成的全球性区域。在欧洲帝国主义时代来临之前,香料、丝绸和陶瓷贸易的蓬勃发展使亚洲处于全球经济的前沿。除了日本人、欧洲人、阿拉伯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白银贸易,中国古老朝贡贸易网络也为全球贸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缔造了一个辉煌的
犹太人社群在伊拉克已经存在了2500多年。他们一直视自己为伊拉克爱国者,但在以色列建国后,却不得不流离失所。但近几十年来,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愿景,那就是编写一部阿拉伯—犹太社区的后东方主义历史,这对当下的中东犹太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本书即这一新颖的历史研究方法的代表作品。本书记录了这些犹太人的生活、
詹姆斯·乔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是近几十年来“一战”起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甫一问世便引起巨大反响。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国际关系史学家之一,乔尔在书中全面分析了这场深刻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如何爆发,研究主题既包括“七月危机”、战前的联盟体系和外交方式、军事战略及指导思想、军备竞赛以及国内政治的影响,也包括对帝国主义竞
这是一部全新的关于雅典的历史故事,讲述了这座文明古城在欧洲文化中心三千年的兴衰史。书中的二十个章节都将聚焦在这座城漫长历史中的重要时刻,从公元前6世纪雅典第一人执政官梭伦的法制重建到21世纪雅典面对2000年之后的金融危机的挣扎等。雅典自进入文明历史以来,先后经历过辉煌灿烂的古典时期,击败波斯人的入侵,之后又被亚历山大
本书是对中世纪西欧各国(阿拉伯统治下的西班牙和土耳其除外)主要史料的概述。主要目的在于揭示封建时代欧洲各国总的发展进程,探讨各种史料出现和发展的规律,阐明史料向历史研究者提供的启示。全书分为“古代晚期”“早期中世纪”“成熟的封建主义时期”“中世纪后期”四编,为避免重复,每一编开头对该时期的史料基本类型做了总的评述,而在
该书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共和国后期显贵对罗马政治生活的控制,详尽论述了显贵在罗马共和国中的地位和影响。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显贵的定义,第二部分分析显贵控制政治生活的手段。与以往认为罗马社会的斗争主要围绕平民和贵族之间展开的研究理数不同,格尔策注重从社会生活和心理层面分析罗马政治的贵族特征,认为罗马通
本书成书于公元93年,共20卷,近100万字,叙述了从创世记至公元66年罗马帝国统治的犹太人历史。该书以近东地区的各种有关史料和传说为基础编写而成。其内容除了犹太人的历史外,还涉及到希腊-罗马史等诸多方面,因而受到后代历史学家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古代史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序
本书是一部历史普及读物。近500年来,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全球化……各种古代世界闻所未闻的事物快速涌现。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都对现代世界的诞生之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影响深远。本书则提出,现代社会的诞生来源于粮食产出的确定性,粮食产出的确定与否决定了文明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