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化对于了解西方文明及其古典传统至关重要,这是本书一再强调的宗旨,也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当今中国的日益开放和不断发展,当会大大推动我们对罗马文化的了解,而这种了解也正如本书结束语所说,将有助于我们的现代化的伟业!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陈仲丹先生还为朱龙华编著的《罗马文化》新版配了许多精美的插图,不仅使之大为增色,也为读
《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从阿富汗大佛遭到严重破坏,国际社会与阿富汗内部如何进行保护的过程出发,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主要的三个国际文化公约,思考世界遗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继而在吸收、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政策的基础上,侧重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的世界遗产保存国际合作计划,以及欧亚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法国巴黎、法国
全球史的核心理念在互动,但其价值认同却在共生、甚至共荣,因此本辑的主题为“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的互动与共生”。互动的内容举凡商品、人口、观念、体制、信仰、生活方式不等,而互动的方式则既可能是和平的,又可能是暴力冲突,但互动的结果往往是某种形式的“重构”。
本书内容包括:历史现场(“飞虎队”口述历史:李继贤访谈,冉昭德日记(三)),学坛述往(北大五年,李埏先生在“文革”中(四))等文章。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基础设施更能体现罗马人的天赋。对于同样认识到基础设施重要性的现代人来说,罗马人堪称“基础设施之父”。罗马作为庞大帝国的心脏,循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将资源及政令源源不绝的送至帝国的各个角落,也将罗马人引以为傲的公共建设推广至西方文明世界。硬件的大道、桥梁、水道,打通了帝国血脉,也滋养了每一寸土地;软
本书共分为:“国际世界史研究前沿与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笔谈;史学理论;地区国别史;外国经济史;博士生论坛;研究综述;书评几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外交史的衰落与国际史的兴起、美国灾害史研究的趋向及其特点等。
难道在现代人之前,人类祖先就已经在地球上建立了高度文明?地球是我们可爱的家,是一个美丽、富饶而又充满神奇的地方,是人类和所有生灵的避难所。尽管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但放眼望去,地球上到处充满令人迷惑之处:从它的诞生,到生命的出现,历次物种大灭绝,可怕的百慕大三角,让人类匪夷所思的UFO,海陆的变迁,破坏力惊人的地震、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图拉真(98年1月27日—117年8月9日在位);皇帝哈德良(117年8月9日—138年7月10日在位);皇帝安敦尼·庇护(138年7月10日—161年3月7日在位)。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
2000年,武汉大学世界史学科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办“世界史试验班”,探索新世纪世界史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其中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是将“学术导师制”引入本科生培养模式中,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我们创立了“学年论文制”,并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调动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从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