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们不是缺少对历史的记忆,而是缺少对历史发现的愿望和需求。发现博物馆里的凝固的历史无疑是我们再次瘟神和回溯历史的一种好的人文途径和机会。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历史和文化都是其宝贵和不可复制的财富。而博物馆,恰恰是一个沉淀
中古时代,人类的历史更加复杂。不仅朝代的更迭兴灭无常,帝国的兴衰也此起彼伏,历史的舞台千变万化。在中古史的讲述上,我们将根据文化圈的人文概念和地理及民族的自然分布,按照中古东亚、中古东南亚、中古南亚、中古中亚和西亚、中古东南欧、中古东欧、中古西欧以及中古非洲和美洲这样的顺序,依次讲授。章讲“中古史的开端”,后一章讲“走
古老的中国,不仅以悠久灿烂的历史而著称于世,而且因其存在许多历史悬案,让中华史册更显神秘而诱人。一代又一代的学者,为解开这些历史疑困,倾注了心血和热情。本书就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专解中外历史重大悬案的专著。作者徐作生几十年来,以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地对中外重大历史之谜倾心研究、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部《中外重大历
《图说世界历史》以百科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介绍了从人类出现到21世纪初期的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以时代为单位划分章节,并在每个章节中按照地域继续细分,旨在使读者更加明确地了解各历史时期世界各地的变化情况。
21世纪,我们处在一个追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同时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世界各国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竞相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全民科学教育与普及,发挥知识的力量,应对未来的挑战。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最近,国家依照《科普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具通盘关照的专业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
《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是为刘宗绪教授主编的历史教材《世界近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所编的配套资料,其章节设置与该教材基本一致。所编资料时间段起自16世纪,迄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编辑《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历史学本科生世界近代史教学的需要,以帮助学生从基本史料入手,准确而深刻地把握近
卷首语;秦晖“时势”与“英雄”;学坛述往;潘光哲为什么是史语所的“拒绝往来户”?陆远趋时为先:从“同槽”看20世纪50年代的学术气候;——“八马同槽”与20世纪中前期的学术生态(之三);谢《历史学家茶座(2008第4辑)(总第14辑)》翦伯赞的“钉子”与黎澍的“苗子”;王春瑜苍龙日暮还行雨——忆蔡尚思先生;彭林祥193
《三国志》的主要特点是: 一、为魏、蜀、吴三国各自修史,合成一书,充分显示了陈寿的史才。史料取舍非常用心,再三审慎。记载史事,据实直书,评价人物,较客观公正。清代学者赵翼在批评陈寿的同时,也不得不赞赏他“剪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也。” 二、叙事生动,语言洗练干净,
中国古代学者王充对古今关系有过这样精辟的见解:“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读史的终目的无非知古通今,以期古为今用。《资治通鉴》就是这样一部史书。它可以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资洽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