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1937年在抗日军政大学为青年干部授课的部分内容,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两部经典文献,是毛泽东思想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本书以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为宗旨,共分四章,围绕《实
《反杜林论》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反复读过的重要哲学著作。在长征行军途中,毛泽东克服重重困难,把这本书一直带到了陕北,在自己的重要著作《矛盾论》中还引用了该书的两段原文。1963年,毛泽东提出学习30本马列著作,其中就包括这本《反杜林论》。后来,他又专门为印马列著作大字本的问题写信给周扬,嘱咐像《反杜林论》这样的
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主要由目标说服力、内容说服力、主体说服力、方法说服力等基本要素构成,具有非强制性、针对性、集成性、可变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奠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践行力。本书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
探讨云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机制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云南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云南省现代治理的当务之急,也是云南作为边疆民族地区长久发展的百年大计。它不仅影响云南高校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全面发展,而且与建设美丽彩云之南实现兴边富民紧密关联。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师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云南高校
本书探讨1945-1949年间中国知识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生成背景、思想主题、分化与再选择等历史发展脉络,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思潮作出历史评析。本书认为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知识界对“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一般性共识是:社会主义是一种在公正平等的价值目标的指引下,以国有化和计划经济为手段来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学说和理想。在此
本书聚焦马克思民主观是否自成体系、核心内容及其与民主政治的关系展开研究,回应了民主与所有制、民主与国家、民主与政党等问题。概括总结了马克思民主理论的三种解释模式,并系统探讨了学界尚显薄弱的马克思原始民主理论、共产主义民主理论,呈现出马克思民主理论形成的政治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人类学批判等多元进路,避免单纯的思想领域的
本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依据,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指导,旨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
本书由社会关系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的基本内涵、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传统观念的变革、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现代性反思理论的对话、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五章构成。五章内容紧密围绕马克思社会关系概念这一核心问题,层层递进,既有纵向的思想史梳理,又有横向的理论分析和比较,既探究了马克思
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朝鲜回国后,即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理论界将这些重要的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邓小平在北方谈话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根本问
本书是《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文库》专题选编本系列之一,目的是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的形式,满足广大读者多层次的需求,本书共收录马恩论著汇编22篇、书信选编9篇,论述摘编7条;列宁论著汇编19篇,书信选编6篇,论述摘编4条。其中所收的文献均采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新版本的译文,从采用统一的编辑体例,系统地